甲状腺功能亢进
仝某,女,29岁,以“心悸,失眠伴手颤3个月,加重1周”为主诉,于2013年1月24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失恋,此后逐渐出现失眠,并时有心悸、汗出、手颤症状,每次失眠后其他症状必会明显,近1周症状明显加重,除原来症状加重外,又有面热、烦躁症状,饮食大增,身体反见消瘦,经医院各项检查被诊断为甲亢。现患者面色潮红,身体消瘦,汗出不断,手颤明显,颈前结块肿大,平素急躁易怒,舌红苔黄干,脉弦数。
体格检查:甲状腺Ⅱ度肿大,双手不自主细小颤抖。甲功系列检查:FT4(游离甲状腺素)39 pmol/L,F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18 pmol/L,TSH(促甲状腺素)0.06 mU/L。
西医诊断:甲亢。
中医诊断:瘿病。
中医辨证:痰气交阻化热。
治法:清热化痰,理气散结。
方药:龟板30 g,鳖甲30 g,白芍8 g,钩藤20 g,牡蛎30 g,海浮石20 g,夏枯草20 g,知母20 g,茵陈30 g,酸枣仁30 g,五味子15 g,土茯苓15 g,共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所有症状均大减,加胆南星10g,继服10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诸症均减,仍情绪不佳,上方去龟板、海浮石、夏枯草,加丹参15 g,当归12 g,共12剂。煎服方法同前。经半年治疗停用西药,复查甲功正常。
按:因失恋而情志过极,肝火上炎,故见急躁易怒、面红;肝阳化风,故见手颤;旺火久燃,必然伤阴,心阴受损,故见心悸失眠、多汗;胃阴受损而胃火偏胜,故见消谷善饥;火灼致使营液内虚,故见反而消瘦;旺火灼津为痰,随肝火上升到颈前,故结块为瘿。如今旺火伤及阴液,阴虚不制阳,而阳旺更甚,欲断此恶性循环,首要为滋阴潜阳降火,故用龟板、鳖甲滋阴以潜阳,使阴阳平衡;白芍、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颤;牡蛎、海浮石、夏枯草软坚散结,化痰消瘿;知母清胃火,治消谷善饥;茵陈引肝气下达,折其上逆之势;五味子、酸枣仁安神定悸,并敛阴止汗。此病的病机为肝火旺而伤阴,或者因阴虚而火旺,只要抓准病因病机,对症治疗,一般都会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