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李老师: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目前认为其病因病机可能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细胞溶解、间质水肿、单核细胞浸润等。对于此病,西医尚无特异的有效治疗药物,一般采用对症处理,中医学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胸痹”“心悸”范畴,认为其病因属正气内虚,外邪入侵,以致心气阴两虚、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脉细弱或结代,属气阴两虚、气血郁滞之证。因此,临证中宜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法。该例患者以“心慌、胸闷、气短、乏力1年余”之主诉入院,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当属气阴两虚、心热血瘀证,治疗当用五参安心汤加减化裁。处方:西洋参10 g(另煎),丹参15 g,玄参10 g,苦参10 g,沙参12 g,麦冬10 g,炙甘草10 g,炒酸枣仁30 g,生山楂15 g,桂枝6 g,瓜蒌10 g,薤白10 g,三七粉3 g(冲服),鹿衔草10 g。方中用西洋参、苦参、沙参、玄参、麦冬益气清热养阴,丹参、三七、山楂活血化瘀,瓜蒌、薤白开胸散结,鹿衔草补肾活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之效。

该患者治疗1个月后查心电图示期前收缩消失,疗效满意。

学生甲:我们知道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曾创立“四参安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心肌酶等方面疗效确切,能够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请问老师您现在所说的“五参安心汤”和“四参安心汤”在方药组成和适应证上有何不同?该例患者有气阴两伤的表现,能否应用古方“生脉散”治疗?

李老师:病毒性心肌炎后期,毒热已减,余热未净,而气阴两虚、血脉不畅症状突出。四参养心汤兼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能改善微循环及营养心肌细胞,且方中加入苦参能有效扭转心律失常。五参安心汤的组成比四参安心汤多一味中药沙参,清热养阴之力加强,与方中玄参、苦参相配祛除余热、相得益彰。因此,五心安神汤可补益心气、活血养阴,主治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动不安、胸闷心慌、疲乏无力、头昏自汗或有轻度浮肿、舌质红少苔、脉虚大而数或有结代。古方“生脉散”载于《医学启源》,由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组成。主治: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症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症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该方虽有很好的补益气阴作用,然缺少散余热、化瘀等作用,因而不完全对证。对于心肌炎的治疗还应注意:在心肌炎早期风热、疫毒之邪外侵,热毒炽盛,症见咽痛、咳嗽、发热、心悸、胸闷痛、便干尿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结代,应重用清热解毒之品,酌情加入金银花、连翘、黄芩、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黄柏、紫花地丁、鱼腥草、野菊花、茵陈、贯仲、大黄、穿心莲、虎杖、重楼、射干等药,以祛邪为主;对于风湿性心肌炎者应重在清热祛除风湿,酌情加入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抗链球菌作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如四季青、金银花、黄连、虎杖、鱼腥草、野菊花等,及抗风湿中药如鹿衔草、姜黄等,不可单用此方。该例患者用药时加入三七与丹参、山楂合用,增强活血止痛之力;加入瓜蒌、薤白宽胸理气、化痰散结,在益气养阴、清除余热之时又不忘痰瘀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