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颖多勤勉 中学自学奠医基

第一节 天资聪颖多勤勉 中学自学奠医基

三原县民风淳厚,自古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尊师重教之风甚浓,名人辈出。李军有幸生长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自幼耳濡目染就爱学习。“李军天生就爱学习”,这是李军家乡的老师、同学及周围邻居对他的一致评价。自1963年上小学起,因家庭经济条件差没有学习桌椅,他就常常自觉趴在土炕上看书习字。自二年级起,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品学兼优,李军就被评选为班主席(即班长),并一直担任到高中毕业(初中期间,学校为备战之需将班级命名为排,三个排为一个连,李军先后任排长、副连长、连长之职)。他天资聪颖,三年级起就苦练书法,自学吹笛子、吹口琴、拉二胡,尤其是几十年来坚持业余练习吹口琴,其吹奏技能几乎达到了专业水平。自小学四年级起他特别喜爱阅读文学书籍,常常通过各种渠道借阅,先后通读了《林海雪原》《苦菜花》《战斗在沂蒙山区》《水浒传》《三国演义》《上海的早晨》《欧阳海之歌》《福尔摩斯探案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一门心思地沉浸在这些名著的意境中陶冶情操。在那并不富裕的年代里,他很难得地读到了这些名著,奠基了扎实的文学基础。为了增强文学功底,他还常常背诵《新华字典》、抄写《成语小辞典》。此后,凡李军完成之作文,老师必定会将其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此时他也曾梦想着长大后当一名作家。1972年在三原县南郊中学就读高中时,面临着全国知识青年毕业后必须“上山下乡”(返乡)进行锻炼的现实状况(高考制度尚未恢复),李军开始思索毕业后应当干些什么最能发挥自己的潜能。看着缺医少药的乡亲们,李军决定学习医学,思忖着走到社会上至少能随时为老百姓解除病痛,总比搞纯文学更实际些。决心既定,他立马行动。限于当时无条件拜师学习,他便决定自学针灸。他先从耳针学起,继学体针、艾灸。为了验证学习效果,他常常先给自己试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握一定技法后,继而给家人、同学和老师进行针灸治疗,竟然能解决不少病痛,这益发增强了他的学习兴趣。后来他对耳针的运用越来越娴熟,为了能够准确定位耳穴,他还利用掌握的物理电学知识,根据耳穴低电阻的特性,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感触式耳穴探测器”,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因为解决了耳穴的准确定位问题,很多急症、难症也得到了良效。多年后他对其中的部分病例进行了总结,以《耳针治厥七则》为题发表在《中国中医急症》杂志上。

逐渐的,他用针灸治病的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名气。以至于他还在高中课堂上课时,常常有患者家属用架子车拉着患者在教室外等候诊治病痛。任课老师了解李军的学医经历后,专门让他备课为全班同学上了一堂针灸普及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李军决定每逢周日骑自行车去离城二三公里的高渠乡腰寨村免费为村民治病。结合临床实践,他又自行深入学习《针灸大成》《新编中医学》《汤头歌诀》《辨证施治》等中医书籍,对中医基本理论,尤其对阴阳、五行、经络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此外,他还托人从咸阳地区卫校(“文革”时期迁至三原县山西街)借来《解剖学》《生理学》等书籍自修。1973年暑假,他凭借自己在文学基础方面的优势,根据自学中医心得,分析认为:①中医辨证体系以脏腑辨证为主,脏腑辨证又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病证不外乎寒、热、虚、实,故尽快掌握五脏寒、热、虚、实病证的对应方剂,是自学中医诊病处方的切入点;②因为传统著名中医方剂,是先贤临证经验之凝结,君、臣、佐、使一应俱全,只要明辨证候,对证应用,便可获效,此种学习模式优于先学中药、再学方剂的传统学习方法。基于此分析,他遂选择了20首基本方剂,针对其治疗证候、药物组成、使用剂量等特点,逐一编成歌诀进行记忆。如龙胆泻肝汤,他将其编为:“肝胆湿热火上扰,头痛目赤耳鸣叫,口苦胁痛蒸下焦,龙胆泻肝施治妙。黄芩栀子龙胆草,当归车前生地标,泽泻柴胡加甘草……”。如六味地黄汤,他编的歌诀是:“……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煎,四三二来二二三”,其中“四三二来二二三”就是以钱为单位的药物用量。他还利用谐音联想记忆法编撰汤头歌诀,像他所编的“大柴胡汤”为:“知识(能)找下,勤学才将大”,亦即枳实、(“能”是加字)、(大)枣、(半)夏,(黄)芩、(白)芍、柴(胡)、(生)姜、大(黄);编“苏子降气汤”为:“当前炒酥肉,后下陈生姜”,亦即当(归)、前(胡)、(甘)草、苏(子)、肉(桂),厚(朴)、(半)夏、陈(皮)、生姜。前者犹如求学格言,后者犹如菜谱指点。这样编写,由于趣味性很浓,再加之自己编写推敲的过程,本身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所以是不会轻易忘记的。前后40天,他将20个常用的中医内科方剂的药物组成、适应病症熟记于心。

此后他便开始了以中药结合针灸治病的尝试。处方用药也是首先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试用。因为他大胆谨慎,针药结合运用,治病的效果日益显著,在家乡周围名声渐高,又因免费治疗,求治者络绎不绝。

他并未因自学医学而丝毫放松高中课程的学习,反而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更加用功。如在英语课外自修了《医学英语读本》,提前温习了《有机化学》,在物理课外探索组装收音机、电子耳穴探测器等。高中毕业时,班主任老师将他的作业本留下以作教学范本。李军在爱好医学的兴趣驱动下,强化中学阶段的课程学习,这为日后他在中医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