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
张某某,男,46岁,甘肃庆阳人,以“右侧偏身麻木7个月,加重20天”为主诉,于2012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自诉于7个月前突发右侧偏身麻木、头痛剧烈,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黑矇、复视,无口角斜、流涎,无肢体活动障碍、晕厥、二便失禁等症。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脑出血,出血量约15 ml。经住院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好转。20天前无明显原因上症加重,自觉头晕、头木,右侧偏身麻木,右下肢无力,偶有胸闷、心慌、气短,纳食、夜休可,二便正常。查体:血压160/100 mmHg,神清,精神差,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深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唇舌紫暗,苔灰黄厚腻,舌下脉络青紫瘀丝(++),脉沉弦滑。
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肝热痰瘀交结)。
治法:祛瘀涤痰,清肝通络。
方药:清脑通络汤加减〔决明子30 g,丹参15 g,赤芍12 g,山楂15 g,水蛭6 g,野菊花15 g,钩藤15 g,葛根15 g,血竭5 g(冲服),胆南星10 g,天竺黄12 g,僵蚕12 g,天麻15 g〕,共18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2012年12月13日):患者自诉麻木感较前明显减轻,头晕、头木同前无明显变化,胸闷、气短症状明显改善,纳食、夜休尚可,小便频数,大便正常。血压140/100 mmHg,余查体同前。予上方决明子减至20 g,加郁金15 g,姜半夏12 g,姜黄15 g,共18剂。
三诊(2013年1月17日):病史同前,自诉麻木感基本消失,头木、头晕、胸闷、气短明显减轻,余未见其他不适。血压140/90 mmHg,唇舌紫暗,苔薄白,舌边齿痕征(++),舌下脉络青紫瘀丝(++),脉沉弦滑。余查体同前。予首诊处方去僵蚕,加鬼箭羽15 g,全蝎6 g,共12剂。煎服方法同前。
后患者多次来诊,均用原方随症加减化裁,治疗3个月余,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
按:《黄帝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者以肢体麻木就诊,又伴有脑出血病史,结合体征为中风·中经络之范畴。治疗中应以平息肝风为主、祛瘀化痰通经络为辅,所以方选“清脑通络汤”。方中决明子为君药清肝泄热;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僵蚕味辛行散、化痰、通络;天麻归肝经,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全方寓有肝热清则风自止、痰瘀化则络自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