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肿
李某某,男,57岁,陕西咸阳人,以“双下肢肿胀2个月余”为主诉,于2012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自诉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肿胀不适,行走时有沉重感,全身乏困不适,无心慌、胸闷、气短,无小便不利、四肢厥冷等症。纳食可,夜休一般,二便正常。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6年余,伴“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查体:血压105/80 mmHg,神清,精神差,心率5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呈中度凹陷性水肿。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唇舌紫暗,舌体胖大,苔薄白水滑,舌下脉络青紫(+++),脉弦缓。心电图示:T波低平,心动过缓。甲功五项正常。四肢血管彩超示:右侧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
西医诊断: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
中医辨证:痰瘀交滞,水湿外渗。
治法:活血祛瘀,渗湿化痰。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 g,红花10 g,赤芍12 g,川芎12 g,水蛭6 g,生地15 g,当归12 g,益母草30 g,川牛膝15 g,姜半夏12 g,胆南星10 g,血竭5 g(冲服),鬼箭羽15 g,白芷8 g,石菖蒲10 g〕,共6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2012年9月27日):病史同前,自觉乏困感较前减轻,但肿胀变化不显著,偶觉后背发凉,余无其他不适。查体同前。予桃红四物汤加川牛膝15 g,淫羊藿15 g,仙茅12 g,金毛狗脊10 g,血竭5 g(冲服),甘松15 g,细辛3 g,共12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2年10月14日):病史同前,患者自诉双下肢肿胀较前明显减轻,仍觉下肢无力,偶有心慌、胸闷、气短不适,饮食可,夜休差,二便正常。查体:血压140/80 mmHg,唇舌紫暗,苔薄白,舌体胖紫,舌下脉络粗紫,瘀点(++),脉弦缓。予上方加薤白15 g,续断15 g,丹参15 g,白芷10 g,共12剂。煎服方法同前。
后患者多次来诊,均用原方随症加减化裁,治疗2个月余,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轻度肿胀,自觉未再出现乏困不适、心慌等症。
按:水肿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金匮要略》曰:“血不利则为水”。故李老师以补肾、活血、利水、化痰立法,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益母草、红花、桃仁活血通络,半夏、胆南星降浊化痰,全方辨证整体用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长期运用上方加减,患者诸症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