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抑郁症

第十节 抑郁症

刘某,男,27岁,以“精神抑郁、胸闷失眠2年余”为主诉,于2012年12月22日初诊。

现病史:2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出现上症,口服“安定”等药效果不佳,近期症状进一步加重。既往史:先后经西安、咸阳多家医院按“抑郁症”治疗欠佳。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29分。

西医诊断:抑郁症。

中医诊断:郁症。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挟痰滞络,脑神失展。

治法:理气活血,开瘀化痰,宣畅脑神。

方药:桃仁10 g,红花6 g,当归12 g,川芎10 g,赤芍12 g,丹参15 g,柴胡12 g,枳壳18 g,甘草6 g,姜半夏10 g,远志6 g。共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胸胁窒闷略减轻,仍失眠。舌脉同前。上方加水蛭6 g,黄连6 g,共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略感胸胁窒闷,夜间能休息2小时左右。上方改为加柴胡24g,共12剂。并嘱每晚睡前服维生素B1 40 mg,加脑泰通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后随症加减服药3个月,基本治愈。

按:抑郁症在现代社会发病较高,治疗复杂难以速效,并且多数患者有轻生现象,更加重了治疗难度。中医药治疗多集中在疏肝解郁,对“血瘀”重视不够。李军教授临床发现治疗加活血化痰药后明显能提高疗效。故我们认为肝郁血瘀是其核心病机,应针对性治疗方能取效。另外,治疗该疾病贵在坚持,坚持则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