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学生甲: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部疼痛而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许多疾病,如泌尿生殖系疾患、脊柱或脊髓病变、腰部肌肉风湿及劳损、局部外伤以及许多内科疾病如结核、高血压等均可引起腰痛。

(一)辨证

李老师:对于腰痛的患者,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抓住如下要点进行辨证:

1.辨虚实

凡腰痛骤发、痛处拒按,多属实证;慢性久病、反复发作、隐痛绵绵、痛处喜按,多属虚证;由风、寒、湿、热、瘀血引起者,多属实;肾精亏虚者,多属虚。

2.辨寒热

腰痛伴寒冷感者,多属寒;腰痛伴有灼热感者,多属热。

3.审证求因

如腰部剧痛、活动受限、局部皮肤青紫,多属扭挫伤;若腰痛,按之则感舒适,多属风湿病;若劳累之后腰痛加重,多属腰肌劳损。若呈剧痛者,多以瘀血为主,常见于外伤、脱位、腰脊损伤、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泌尿系结石等;若呈钝痛者,多属瘀血兼肾亏,常见于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前列腺炎、腰部风湿、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若为腰酸困痛者,多以肾亏为主,常见于神经衰弱、结核、高血压、遗精、多发性神经炎、慢性姿势性劳损等;若感冷困痛者,常见于全身衰弱、久病之后、阳痿、遗精、遗尿症、慢性肾炎、哮喘、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不育症等。

上述病例患者产后腰痛绵绵9年余,综观舌脉及症状表现,为肾精亏虚,尤以肾阳虚为主,同时有血瘀表现。辨证当为肾虚血瘀证。方用二仙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加仙茅、淫羊藿而成)温补肾阳,加川芎、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红景天、续断益肾活血,续断配仙茅、淫羊藿温肾祛寒除湿,加入细辛、白芷能引药达病所增强散寒止痛之力;诸药合用,并凑补肾壮阳、活血止痛、祛寒除湿之功,如此则腰痛可除。

(二)分型论治

学生乙:腰痛在实际中应如何分型论治?

李老师:在实际中我们常将腰痛分为如下证型来治疗。

1.风湿腰痛

主证:腰部疼痛,走窜不定,牵引腿足,活动不利,天气阴变则疼痛加重,脉浮弦,苔薄白。

治法:祛风湿,止腰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2 g,桑寄18 g,秦艽9 g,防风6 g,细辛3 g,川芎6 g,当归9 g,白芍9 g,茯苓9 g,牛膝9 g,杜仲12 g,桂心3 g,甘草3 g,水煎服。方中独活、细辛、防风、秦艽、茯苓、桂心祛风散寒利湿,当归、川芎、白芍活血止痛,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肾强腰,甘草和中。全方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邪正兼顾的特点,对于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所引起之腰痛,有良好补益镇痛作用。

加减:对病久正虚者,可加黄茋、续断等。

2.寒湿腰痛

主证:腰部冷痛,身体沉重,转侧不利,得暖则适,遇阴而寒冷则疼痛加重,脉沉缓,苔白腻。

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肾着汤加味。茯苓15 g,白术9 g,甘草6 g,干姜9 g,独活12 g,苍术9 g,木瓜12 g,附子6 g,续断12 g,狗脊12 g,水煎服。方中干姜、附子辛热以散寒湿,茯苓、苍术、白术、甘草和中燥湿,独活祛风散湿,木瓜、续断、狗脊强腰除湿通络,共奏散寒利湿、温经通络之效。

加减:痛引腿足,加牛膝、五加皮。兼有风邪者,加防风、秦艽。

3.湿热腰痛

主证:腰髋疼痛,痛处伴有热感,口苦,烦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四炒丸加味。苍术9 g,黄柏9 g,牛膝9 g,薏苡仁24 g,防己9 g,萆薢12 g,木瓜12 g,续断12 g,水煎服。方中苍术、黄柏、薏苡仁化湿清热,防己、萆薢、木瓜利湿通络,牛膝、续断活血强腰。诸药合用,功能清热利湿,对于湿热客于经络所致之腰痛,颇具效用。

加减:小便灼热感明显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4.瘀血腰痛

主证:腰痛剧烈,如刺如折,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脉细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2 g,川芎9 g,桃仁9 g,红花6 g,羌活6 g,没药6 g,牛膝12 g,香附9 g,五灵脂6 g,水煎服。方中当归、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活血化瘀以止痛,香附、羌活、川芎、牛膝理气通络以止痛,合而使瘀去气行而痛止。

加减:如为外伤所致者,可加大黄、三七粉(吞服)。尿血者,加白茅根、牡丹皮、大蓟、小蓟。腰膝困痛者,加狗脊、杜仲等。

5.肾虚腰痛

主证:腰部酸痛,下肢软弱无力,遇劳尤甚,卧则减轻,或伴脑转耳鸣,遗精,带下多。偏阳虚者,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壮腰。

方药:①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用右归丸加减(熟地12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枸杞子12 g,杜仲12 g,附子6 g,肉桂6 g,当归9 g,菟丝子12 g,水煎服),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补肾精,枸杞子、菟丝子、杜仲补肾壮腰,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当归养血活血,对于腰痛偏于肾阳虚者,具有滋养强壮缓痛的作用;②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用左归丸加减(熟地12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茯苓9 g,泽泻6 g,牡丹皮6 g,枸杞子12 g,龟板12 g,水煎服),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滋补肾阴,合枸杞子、龟板以增强滋阴强腰之作用。

加减:烦热、口干苦者,加知母、黄柏。若腰痛持续不已,而又无其他自觉症状者,可用青娥丸(杜仲、补骨脂、胡桃肉)治之。

6.督脉壅阻

主证:腰部疼痛,转侧俯仰不便,或向下肢放射,X线检查发现骨质增生或腰椎肥大,脉沉弱,尺脉尤甚,苔薄白。

治法:通督补肾,消瘀止痛。

方药:椎病活血汤加减。黄茋12 g,当归12 g,白芍12 g,川芎6 g,鸡血藤24 g,骨碎补12 g,山甲珠12 g,续断12 g,水煎服。方中黄茋、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益气活血,骨碎补壮腰补肾、消除骨赘,山甲珠散血通络,续断强筋壮腰。诸药合用,使血脉畅通、瘀阻消散,则痛自止。

加减:疼痛较甚者,加乳香、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