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心脏冠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人群发病率最高、与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缺少体力活动,过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同时与性别、年龄、家族史相关;甚至与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有关。常常因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诱发。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范畴,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证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于,涉及肝、脾、肾、肺等脏。其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心脉痹阻。治疗当以活血化痰为法,并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适当加用温、清、消、补之法。在预防方面要饮食清淡,可多食有降脂、软化血管作用的黑木耳、海带等,并注意适当运动。治疗上可酌情选用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生脉饮、丹参饮、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
当辨证痰重于瘀时临床可用温胆汤为主,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枳实、石菖蒲、三七粉、水蛭等;根据冠心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特点,加用桂枝、薤白、半夏、杏仁、茯苓、化橘红、羌活、川芎等药物;如是寒痰蔽心,加用细辛以芳香化浊;如血脂偏高,加生山楂以消食祛脂化痰。在辨证时注重舌苔的变化,根据舌质红否、苔黄腻抑或白腻来区别痰热与痰湿。痰湿者使用温胆汤,痰热者使用黄连温胆汤。
治疗冠心病常用三七粉、水蛭。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出血,临床常用三七粉3 g冲服,患者不能接受时常装胶囊,现代开发的各类三七制剂也可应用。水蛭主要成分为水蛭素,不耐高温,故常常后下或用粉剂冲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常加用苦参15 g,甘松15 g,有较好效果。另外,应用丹参饮时注意砂仁不用后下,以温中行气。
典型病例
于某,女,61岁,胸前区发作性疼痛半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每日2次”。半年前出现左侧胸前区疼痛不适,每次发作5~10分钟,可自行缓解,后逐渐加重,伴心悸、气短,甚则喘息,倦怠乏力,纳差食少,体胖多痰,身体困重,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白腻,脉沉细。辨证为气虚痰瘀交结证,给予:丹参15 g,清半夏15 g,茯苓15 g,竹茹12 g,枳实15 g,甘草6 g,红参10 g,三七粉3 g(冲服),檀香6 g,砂仁5 g。服用5剂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