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积液

第十九节 硬膜下积液

王某,女,以“头胀痛进行性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14年3月14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出现头晕、头痛、头胀,以右侧额顶部为著,痛甚时伴恶心、耳鸣,唇舌紫暗,舌下散在瘀点,舌苔腻而微黄,脉沉涩。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舌质紫暗,舌下散在瘀点,舌苔腻而微黄,脉沉涩。头颅CT示:①硬膜下积液;②脑萎缩。

西医诊断:①硬膜下积液;②脑萎缩。

中医诊断:头痛。

中医辨证:颅脑水瘀证。

治法:活血利水,化痰开窍。

方药:自拟方(益母草30 g,川芎10 g,地龙10 g,全蝎6 g,仙茅12 g,淫羊藿20 g,水蛭6 g,白芷8 g,法半夏10 g),共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15天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复查CT示积水量减少,后继以上方随症加减治疗兼以调理治疗6个月,症状消失,复查头颅CT示积水基本消失。

按:硬膜下积液多由外伤后所致,多数医家认为该病是因脾肾亏虚、水瘀阻络所致,因此临床多从瘀而治。导师根据“血不利则为水”以及《血证论》中“血积日久,其水乃成……其血既病,则也累及于水”的理论,深刻思考了水病累血、血病累水互相影响的内在关系,认为颅脑水瘀证的治疗应以活血利水通窍为治疗大法;同时因为痰瘀互为因果,水属痰涎,痰滞则血瘀,而久瘀又累痰,二者相因为患,因此注重痰瘀同治。治疗倡导重用益母草为主药以利水活血,佐以活血通络散瘀化痰之品辅助治疗。本方妙在仙茅、淫羊藿二药的使用,概因患者年事已高,肾气亏虚,肾虚则水泛,故应用二药以温补肾气,以白芷引药直达病所,使痰瘀既去,水瘀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