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

第十三节 脑供血不足

白某某,女,50岁,陕西咸阳人,以“头晕、头木5年余”为主诉,于2013年5月30日初诊。

患者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木、头晕不适,偶有头痛症状,伴全身烘热感,无跌倒欲仆,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黑矇、复视,无肢体活动障碍、晕厥等症。自发病以来,纳食可,夜休差,多梦易醒,二便正常。月经史:。既往有“颈椎病”及“高脂血症”病史1年。查体:血压105/80 mmHg,神清,精神差,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唇舌紫暗,苔薄白,舌下脉络青紫瘀丝(++),脉沉细弦。TCD示:椎基底动脉流速减低。

西医诊断:脑供血不足。

中医辨证:肝热血滞证。

治法:清肝泄热,活血化瘀。

方药:丹栀桃红四物汤加减(丹参15 g,赤芍12 g,栀子12 g,桃仁12 g,红花10 g,当归12 g,川芎12 g,生地15 g,天麻15 g,葛根20 g,郁金12 g,姜黄12 g,延胡索15 g,石菖蒲10 g,姜半夏12 g,白芷8 g),共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2013年6月13日):病史同前,自觉仍有头木、头晕不适,但较前减轻,手心发热亦明显减轻。偶觉心慌不适,胸前区一过性撕裂感,纳食可,夜休差,二便正常。查体:血压100/80 mmHg,余同前。予上方去白芷、石菖蒲,加知母12 g,黄柏12 g,共12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3年6月27日):病史同前,患者自诉头木、头晕、手脚心烦热较上次变化不大,未再出现心前区不适感。查体:血压100/70 mmHg,唇舌暗,苔薄白腻,舌下瘀丝(+),脉沉细,余同前。予首诊处方加知母12 g,黄柏12 g,仙茅10 g,淫羊藿10 g,共12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后患者未再来门诊,电话随诊,患者自诉头木、头晕明显好转,仅过度劳累后偶有出现,未再出现心慌不适。

按:脑供血不足当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此症中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月经已停为肝血虚所致。根据中医阴虚则阳亢的理论得知患者身体烘热为肝阳上亢所致,阳亢化热燔灼阴液致使瘀阻脉络。肝血虚引动肝风,则出现头木、头晕。据此辨证施治,给予丹栀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丹参为君滋阴活血;栀子、当归同入肝经以养肝血清肝热;佐以生地黄滋补肾精,有滋水涵木之意;又以川芎引诸药归肝经,引血上行,可达头目。全方用药严谨,化裁得当,故收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