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观来看中医药的科学贡献
我们先姑且不论中医药五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巨大贡献,也不用一一列举汗牛充栋的中医药著作对世界医学的无私奉献,更不用列举历代前贤运用中医药防治瘟疫、治疗疑难杂症的典型案例来给中医脸上贴金。因为这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无须赘述。我们只是将在案头上收集的一些报道和自己参与的中医药科研心得展现出来,从中领略一下现代中医药的科学贡献(因手头资料所限,也只能是“管中窥豹”)。
据报道,香港凤凰卫视的刘海若,已被英国高科技的西医判定为“脑死亡”,是中医挽救了她的生命。曾让西医高手失措的“非典”,在中医药面前也敛声屏气……
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集体研究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是唯一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医药卫生项目,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上的历史性突破。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概念早在2000年前的中医典籍中就有记载。随着后世历代先辈们的医疗实践不断补充完善,使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药性分类也越来越细化,其独特的治疗作用简直达到了神奇的地步。如今,该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内、外、妇、儿、肿瘤等各个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治疗一些疑难怪病方面发挥着目前西药无可比拟的作用。当然此研究也仅仅是对中医药这座巨大冰山一角的科学窥探,与此相同的诸多中医药治疗方法尚待我们继续开发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尤其要加大对中医的“痰证与涤痰-化痰法”的研究力度,这有可能再获殊荣。因为痰证和化痰法也是中医治疗疑难怪病的一大法门,其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是目前西医治疗方法望尘莫及之处。
接下来,李军教授又谈了近几十年来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自己亲身经历中真切地体味出传统医学所潜藏的科学内涵。
李军教授的导师张学文教授,从事中医学的医、教、研工作已近五十年,主要在活血化瘀法研究、中医急症探讨、中医脑病证治及温病学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临床以诸多疑难杂病的特治奇治为重点,先后培养了80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10多名部省两级学术经验继承人,均按其专业特点组成不同的攻关小组积极开展着相应的中医药科学研究工作。
由张学文教授率领的急症攻关组曾用自拟的“绿豆甘草解毒汤”(绿豆120 g,甘草15~30 g,丹参30 g,连翘30 g,白茅根30 g,草石斛30 g,大黄15~30 g)加减,急煎多量频服,成功地救治过敌敌畏、苯妥英钠、利眠宁及鲜商陆等急性中毒患者;张学文教授曾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成功抢救过出血热急性肾衰无尿患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救治高热惊厥、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急症更是得心应手。近三十年来,根据疾病谱发生的变化,张学文研究团队紧紧抓住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中风作为中医急症的攻关突破口,对中风从预防到抢救乃至康复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中药剂改、急症规范化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众所周知,中风因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而传统的口服煎剂给药法,对于这类危重病患者来说多有缓不济急之弊。我们将在实践中反复验证过的有效方药通过实验先后改制成中药静脉滴注剂(通脉舒络液)、肌内注射剂(金蒲丹针)、肛肠灌注剂(速渗通)、片剂(清脑通络片)、口服液(脑窍通)等剂型,用于救治中风,显著提高了疗效。用通脉舒络液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中风急症237例,总有效率达99.1%,治愈率达74%,与传统疗法及西药对照观察比较,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安全可靠、后遗症少等优点。这项课题荣获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
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延缓中风的发生,科研小组将中风先兆证的诊治率先列为专题进行深入研究。自拟的“清脑通络片”处方,具有清肝热、化瘀血、通脑络之功效,用其治疗中风先兆证723例,取得了总有效率达86%以上的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101例西药对照组。此课题先后获1990年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对于中风的康复治疗,我们又独具见解地提出“颅脑水瘀证”的新观点,并相应提出“化瘀利水、醒脑通窍”的治疗大法,研制成“脑窍通口服液”,临床效果良好。
“七五”计划开始后,张学文教授先后任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急症协作组副组长、组长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风急症协作组组长(李军教授任小组秘书)。经与任继学、王永炎、孙塑伦等专家教授一道精心策划,团结协作,在全国形成了覆盖面达22个省市、百余家单位参与的医教研相结合的网络,完全按照国际通行的医学科研方法和标准积极开展中风的全面防治工作。在短短8年间,中风协作组取得了11项重大科技成果,并多次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1983年全国中风急症协作组成立伊始,就以北京中医学院牵头首先制定了一套能与国际交流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为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制定开了先河。此后,又先后制定了《中风病护理常规》《中风病预防及康复规范》《中风病证候辨证量表》以及《中风先兆证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这些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全国中风急症规范化研究工作。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牵头、有中风协作组诸多单位参与开展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痰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荣获199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清开灵注射液的处方组成脱胎于著名的中药名方“安宫牛黄丸”,其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中风急性期和各种感染性高热的救治,尤其是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流行时期,该药发挥了令世人瞩目的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再将目光由国内转向世界医药领域,看看中医药正在发挥着的科学潜能。据《科技日报》2007年4月12日报道:由于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大力推荐,中医药在全球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医药也逐步被不少国家予以立法认可,纳入主流医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2003年,全世界已有83个国家和地区从法律上认可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2006年我国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以上所列举的现实中这些铁的事实,凡是具有正常心态的中国人绝不会闭目塞听或视而不见,那些曲解诋毁中医药、妄图取消中医的人士们的行径只能是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莽汉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