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

第二节 高血压、糖尿病

张某某,男,48岁,甘肃庆阳,以“血压增高10年”为主诉,于2013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自诉10年前发现血压偏高,血压波动在“(140~180)/(75~130)mmHg”,现口服“施慧达,每次1片,每日1次”,血压控制尚可。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半年,现皮下注射“诺和锐,每晚13U”,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7~8 mmol/L,餐后2小时9~10 mmol/L。查体:血压120/75 mmHg,神清,精神欠佳,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唇舌紫暗,苔薄黄腻,舌下脉络青紫瘀丝(++),脉沉涩。

中医诊断:肝热痰瘀交滞证。

西医诊断:①高血压3级(极高危);②2型糖尿病。

治法:清肝祛瘀,涤痰通络。

方药:清脑通络汤加减〔决明子18 g,丹参15 g,赤芍12 g,山楂15 g,水蛭6 g,葛根18 g,黄连6 g,石菖蒲8 g,胆南星10 g,血竭5 g(冲服),鬼箭羽18 g,荔枝核15 g,天麻15 g〕。18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2013年11月8日):病史同前,患者自诉服药后血糖下降较明显,晨起测空腹血糖6.3 mmol/L,自觉全身乏力明显,纳食一般,夜休可,大便稍稀,日一解。血压140/100 mmHg,余查体同前。予上方将山楂换为神曲30g,加甘松15 g,杜仲15 g,白芷8 g,共18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3年11月27日):患者因外出,自服上方12剂,无明显不适。

四诊(2013年12月10日):病史同前,患者自诉仍感下肢无力,但较前好转,晨起测空腹血糖5.9 mmol/L,现口服“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每日3次”,饮食、夜休可,二便正常。血压130/85 mmHg,余查体同前。予首诊处方加乌梢蛇15 g,白芷8 g,共30剂。煎服方法同前。

后患者多次来诊,均用原方随症加减化裁,治疗4个月余,患者自觉全身乏力不适基本消失,降压药物用量减半,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理想,基本波动在(130~140)/(80~90)mmHg。二甲双胍停用,电话随诊,空腹血糖控制在5.6~6.8 mmol/L。

按:此患者为中年男性以高血压就诊,究其病史长达十年,又伴有糖尿病。深究病机,乃由肝脾瘀热,脾失散精,痰瘀交滞为患。故用决明子清降肝火,丹参、赤芍二药并举凉血活血,鬼箭羽、荔枝核化瘀行气。又配以天麻专祛头风。诸药共成清肝、祛瘀、通络之功,收效明显。高血压当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辨证当属肝热痰瘀交滞,《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云:“若水质一停,则气便阻滞。血虚则精竭水枯,痰凝不散,心失所养,火旺而益伤血。”又云:“瘀血即久,亦能化为痰水。”李老师认为痰瘀同病同源,互为因果,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故痰瘀可同病同治。活血化瘀虽为治疗的有效方法,但临证中必须注重辨证论治,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