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耳穴诊疗

三、耳穴诊疗

李军教授是中医内科医生,却非常重视耳穴。李教授认为耳穴有很强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在内科临床中对诊断及治疗有较大帮助。

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整个耳郭的穴位排列似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一般地说,与头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或耳甲腔。由于耳郭和体内各脏腑器官相互沟通,并受属于多条脑神经或脊髓神经的支配,所以当人体有病时,在耳郭相应的穴位上会出现一些阳性反应。阳性反应可表现为色泽、形态的变化,也可表现为疼痛、丘疹以及电阻特性的改变,可作为诊断疾病时的参考依据。耳穴既是疾病发生时的反应部位,同时又是耳针施术的治疗部位。如耳郭肝区出现丘疹、白点、脱屑或明显压痛,说明肝脏有病变;落枕患者在耳郭的胆区、小肠区、颈区有明显的压痛,刺激这些压痛敏感点会使颈部疼痛的症状减轻或痊愈。耳穴同人体各部穴位一样,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当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耳穴按压、针刺均为耳穴治疗的常用方法。火柴棒按压耳穴出现的疼痛感不但可用来判断相应的病变脏腑和部位,还可作为耳穴辅助疗法,如失眠患者可常按压脑点、肾上腺、神门、心等穴位。耳穴治厥证效果显著,相关内容见《耳针治厥七则》(李军.耳针治厥七则[J].中国中医急症,1996,5(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