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

第十四节 腔隙性脑梗死

任某某,女,56岁,陕西咸阳人,以“左侧脑鸣、耳鸣3年,加重伴左上肢麻木3天”为主诉,于2012年11月29日初诊。

自诉3年前突发左侧脑鸣、耳鸣,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复视、黑矇,无口角斜、流涎,无肢体功能障碍、晕厥等症,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遂住院治疗,经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好转,其间上症反复发作,3天前无明显诱因上症加重,伴左侧肢体麻木不适,左手僵硬,纳食可,夜休差,二便正常。查体:血压120/80 mmHg,神清,精神差,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唇舌紫暗,苔薄白秽浊,舌体胖大,舌下脉络迂紫(++),脉沉涩。

西医诊断:腔隙性脑梗死。

中医辨证:痰瘀交滞脑络证。

治法:祛瘀涤痰,清脑通络。

方药:清脑通络汤加减(决明子18 g,丹参15 g,赤芍12 g,山楂15 g,水蛭6 g,天麻15 g,胆南星10 g,神曲30 g,葛根15 g,姜半夏12 g,鬼箭羽15 g),共6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2012年12月13日):病史同前,脑鸣症状较前减轻,其他症状同前无明显变化,纳食可,夜休差,二便正常。查体:血压130/85 mmHg,余同前。予上方加蝉蜕8 g,血竭5 g(冲服),共6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2年12月20日):自诉服药期间脑鸣发作2次,较前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左上肢麻木不适减轻,纳食可,夜休可,二便正常。查体:血压110/75 mmHg,余同前。予首诊处方加白芷8 g,石菖蒲10 g,血竭5 g(冲服),共6剂。煎服方法同前。

四诊(2012年12月27日):自诉脑鸣、耳鸣、左上肢麻木不适均较前明显减轻,余无其他不适,纳食可,夜休可,二便正常。查体:血压110/75 mmHg,余同前。予上方加延胡索,共6剂。

后患者多次来诊,均用原方随症加减化裁,治疗1个月余,患者自觉脑鸣、耳鸣症状基本消失,左上肢麻木不适明显减轻。

按:腔隙性脑梗死属于“中风·中经络”,辨证当属痰瘀交滞脑络证,方用自拟经验方清脑通络汤加减,取其活血化痰、涤痰通络之功。半夏、胆南星祛风化痰;而石菖蒲具有祛痰宣窍之功;鬼箭羽具有破血、通经、利水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糖作用;配伍活血化瘀之赤芍、丹参,用药配伍合理有效,症状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