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二十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齐某,男,69岁,以“气短、头晕半年”为主诉,于2013年3月29日初诊。

现病史:形体矮胖,面色发青紫,反应迟钝,自诉气短,不能活动,影响生活。

既往史:既往有“肺气肿”“糖尿病”史,多痰涎,食纳差,夜休差。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涩。体格检查:脉搏92次/分,血压160/90 mmHg,老年男性,面色晦暗,口唇发绀,查体合作,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心界叩诊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心音遥远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指压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肺气肿,双肺肺大泡。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医诊断:肺胀。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痰瘀交阻。

治法:益气养阴,涤痰活血。

方药:黄茋30 g,丹参15 g,川芎12 g,红花6 g,水蛭6 g,姜半夏12 g,全瓜蒌15 g,薤白12 g,陈皮10 g,茯苓10 g,甘草6 g,姜黄10 g,五味子15 g,麦冬12 g,共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复诊:气短明显好转,脸色好转,舌脉同前。上方加地龙10g,共10剂。

三诊:头晕消除,偶有气短不适,痰涎消除,食纳可,夜休可。舌暗红,苔白,脉沉。上方去水蛭、全瓜蒌、薤白,加赤芍12 g,决明子15 g,予7剂以善后。

按:该例患者病史较长,形体肥胖、面色发青,是痰浊瘀血内阻之象,神疲气短、口唇干燥,是阴液不足的表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涩是痰瘀之征。综合分析为气阴两虚,痰瘀交阻。故选生脉饮加二陈汤,同时,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理气。全方温和有效。肺部疾病加地龙活血有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