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才爱好广 工作生活两相益
李军不仅医、教、研业务出色,他的爱好也十分广泛,对音乐、书画、诗歌、摄影、电脑都兴趣盎然且多出色。开处方时,患者及家属经常被他漂亮的字体所吸引,包括不懂书法的人都认为这字太养眼了,看得人心里很舒畅。1988年,李军曾经自己编写了一本钢笔字帖,名为《字是人的门面》,用九种钢笔字体书写“祝你成功”“成功在人不在年龄”“提高学习速度要诀”等短文,指导学生们练习书法。
21世纪电脑开始进入日常办公,李军认为它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用处,于是率先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及其软件。他善于摸索钻研,很快就成为电脑高手,学院和附院的老师、医师,凡有电脑方面的问题,经常向他请教。用他们的话说,李老师用过的电脑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高级的。他自己摸索使用微软打字系统的双拼打字,在熟练使用后,往往速度比五笔打字的高手还快。他在工作之余,又涉猎钻研摄影、录像技能。在掌握光圈、速度、像素等基本概念后,他尝试以不同的摄影、录像方法,并利用自己对电脑方面的知识进行电子编辑。他常把学术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图片、视频素材,根据其内容、背景、人物的表情等,配备与主题相衬的音乐、字幕,剪辑制作成视频文件,深受同志们的喜爱。他在一款美国产的屏保软件中嵌入自己搜集的美丽风景图片,制作成精美的动态屏保,连计算机专业人士看见后都爱不释手。图片被允许复制带走后也都被迫不及待地装在了各自的计算机上以养眼。下班后,如果路过他家楼下,你时常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口琴声。他对复音口琴、半音阶口琴、布鲁斯口琴都能熟练吹奏,他收集不同规格的口琴近30把。尤其是近年来他学吹德国产的布鲁斯口琴,很快就轻松上手。该琴口共10个孔,要利用舌形变化进行超吹或超吸,一个孔可发出高低不同的4个音,学习难度很大。而李军仅用了3天时间的练习竟能用其吹奏出美妙的乐曲了。每于聚会或聚餐时,李军便会在会前或餐后为大家吹奏几首不同韵味的乐曲以陶冶情操。每当此时常有人从外探进头来,惊讶之后说:“我以为你们这里有演奏会。”那优美的旋律、和谐的伴奏难以让人想象是从那么一把不起眼的口琴中发出的。除了这些,李军还喜欢拟对联。曾经在腊月里,有朋友在街头摆摊为人书写春联,李军信步而至,饶有兴趣地看了看,然后问及顾客姓名,数分钟后,一副字体飘逸、用词对仗、音韵和谐,而且包含了顾客姓名的特色春联就完工了,让这位顾客高兴得合不拢嘴。半个小时内,朋友的摊位前就围了好几层人,个个都将自己的名字写好了往里递,也都想在喜庆的节日里贴上极具特色的春联。
在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八十华诞之际,由李军主编了《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八十华诞纪念画册》,共分为八个篇章收录了张大师不同历史阶段勤奋学习、辛勤工作的珍贵照片。李军执笔在每个篇章之首以诗词形式予以“画龙点睛”,高度概括了张大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业绩,提升了画册的艺术性。在第一篇“同道贺词”中,李军点笔为“德艺双馨杏林旗,福寿两卌九州励”;在第二篇“接待领导、行政事务、名人名流”中,李军赞誉为“光耀岐黄时空广,躬身力行诚情细”;在第三篇“求学历程、科学研究”中,李军点评为“莘莘学子多勤勉,厚积薄发创新篇”;在第四篇“医疗践行、诊病查房、病案讨论”中,李军描绘为“医德医风惠民众,仁心仁术泽苍生”;在第五篇“医海钩沉: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中,李军赞叹为“医海泛舟扬帆远,杏林觅径悟道深”;在第六篇“传承薪火:带教学生、社会活动、题词笔墨”中,李军谱颂为“呕心沥血铺锦绣,薪火相传展华章”;在第七篇“学术成果:证书、著作”中,李军赞誉为“著书立说启后学,撷取华冠秀先知”;在第八篇“家爱福长:父母遗影、夫妻合影、家庭合影、儿孙同乐、回首家乡”中,李军凝练为“绩敬祖训德盈庭,乐享天伦福满堂”。从其遣词造句便可看出他文学功底之深厚。
有人说从医就意味着学不尽的习、考不完的试、看不完的病,苦日子没有头。李军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业余爱好广泛,可以充分调动左右大脑的功能来陶冶情操,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发挥学医从医潜能,只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照样可以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