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药用药经验

二、单味药用药经验

1.水蛭

水蛭,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治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利水道”。张仲景的大黄虫丸以水蛭与大黄、虫、桃仁、虻虫等药配伍,治五劳虚极羸瘦、干血内结、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妇女经闭不通等症。现用此方治肝硬化,亦有很好的疗效。在鳖甲煎丸、抵当汤、抵当丸中,均配有水蛭一药,以治疟母、蓄血证。细审仲景用水蛭所治之证,多为瘀血日久成积聚或症瘕,需缓消渐化者,且多入丸散剂。查古代文献,水蛭所治之症虽较广,均言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蓄血、症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仆损伤、目赤痛、云翳等症。《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而难治。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又反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水蛭主要含蛋白质,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水蛭素。水蛭素不耐热,稀盐酸易破坏。水蛭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之作用,阻碍血液凝固,水蛭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强于虻虫、桃仁。

古今论述均说明,水蛭是一种较好的活血祛瘀药,其力较强,善缓化慢消人体之瘀血,而又不伤新血,故对疑难病中瘀阻较久、难以化除消散者,加用水蛭可以提高疗效,尤其是中风、心痛等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顽病痼疾,水蛭不失为一味要药,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还报道水蛭可用于肺心病、高脂血症、脑出血及颅内血肿、血栓性静脉炎等。

应用水蛭的常用处方如下。①脑血管病:以决明子、葛根、生山楂、川芎、赤芍、水蛭为基本方,可随证加减,对于出血性中风亦可用水蛭,只是应准确把握用药时机;②冠心病:常用丹参、半夏、薤白、瓜蒌、川芎、姜黄、太子参、水蛭等随证加减,必要时可与三七粉同用;③妇科疾患:李教授主张遵循张仲景思想,应用大黄虫丸为基础方加减应用。

但水蛭总属药性比较强的化瘀消症药。一般活血祛瘀药可以奏效的,不一定要用水蛭,以免耗散正气太过;一些易出血的患者也不宜用之。前人所谓水蛭有“小毒”的结论,李教授认为即指其活血化瘀之力较猛,用之不当可以产生出血等副作用而言,并非对人有毒害作用。另外,对水蛭的用法,有主张焙干研粉冲服者,也有水煎服者,当视病情而论。李教授一般水煎服用3~6 g,焙干冲服用1~3 g即可,丸散剂也用1~3 g,未见毒副反应。

2.三七

三七是常用的化瘀止血药,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破血,在瘀血与出血单独或同时出现之时,具有其他单味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草纲目》首载其药,谓其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可治金刃箭伤。跌仆、杖疮、血出不止者,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产后恶血不下、赤目痈肿诸病。其药力甚强,疗效显著,古代多作止血药应用,其主治无论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还是各种出血,皆以化瘀止血为主效,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三七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且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有明显、迅速的降压作用,等等。三七之用法,李教授多用三七粉冲服,每日3 g,可装置成三七胶囊,便于服用。此药冲服用量较小,节省药材,吸收较好,值得提倡。汤剂煎服,用量需大一些,一般6~10 g为宜。经多年临床应用及体会,总结得出该药可用于下列病症的治疗。

(1)冠心病心绞痛

用三七粉3 g冲服配合瓜蒌、薤白、降香、丹参、桂枝、杜仲、鹿衔草、生山楂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交阻者,有明显的缓解疼痛、减少发作的效果。而且用一般化瘀止痛药效果不明显或作用不佳者,加用三七后其效果明显增强。部分患者服用心痛定(硝苯地平)、心得安(普萘洛尔)或硝酸甘油片不能控制心绞痛发作,或效果不满意者,用三七后,均取得明显的缓解疼痛、减少发作的效果,证明其确有良好的化瘀止痛作用。

(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三七配伍丹参、炙甘草、苦参、桂枝、川芎、赤芍、当归、山楂等或加入桃红四物汤中应用。曾治一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患者,症见胸闷心慌、左胸部有时刺痛、关节疼痛、头晕、月经量多。经治取效显著。

(3)高血压

三七可配合菊花、生地、决明子、葛根、地龙、川牛膝、豨莶草、路路通等应用,有明显的清脑降压通络作用,尤适用于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病变同时存在者,效果甚为明显。三七配伍川芎、地龙、蔓荆子、桃仁、红花等,对顽固性头痛、刺痛久治不愈者,可收化瘀止痛之效。

(4)中风

三七治中风,应用较广,无论是对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皆为首选药物。脑血栓形成之中经络者,常以补阳还五汤加三七粉3 g冲服,具有良好的益气活血化瘀之功;脑出血者出血期,可单用三七粉化瘀止血;后遗症期,三七可配伍黄茋、当归、川芎、路路通、石菖蒲、桑寄生等药物,以消散瘀血。

(5)风湿痹痛

常用三七配伍黄茋、当归、威灵仙、独活、细辛、川牛膝、桂枝、淫羊藿等,发现其能缓解疼痛,可能与其增强化瘀止痛作用有关。

(6)胃痛出血

三七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出血有止血之功,特别是对胃脘痛(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或伴有黑粪者,尤为适宜。它既可以化瘀生血,又能化瘀止痛,可配伍蒲黄、五灵脂、丹参、延胡索等应用。

3.黑木耳

李军教授非常注重食疗的作用,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中尤其推崇黑木耳和生山楂,因其有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黑木耳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其营养价值很高;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李军教授认为黑木耳是药物中上品。木耳一药,《神农本草经》将其附于桑根白皮之后,有“益气不饥,轻身强志”之功。苏恭曰:“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软者并堪啖,楮耳人常食,槐耳疗痔。”李时珍曰:“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慎。”可见古之木耳,早已入药,鉴于生于不同种木材,而具有不同功能。近代随着食用菌科学的发展,人工栽培的木耳产量、质量都大大提高,现今多人工培育菌种植于青岗木之上,多视为食疗保健之佳品,药用则较少。木耳之性味,甘平,入胃、大肠经,古之记载有凉血、止血之功,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生于桑树上者名桑耳,色黑,主女人漏下赤白汁、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其白者止久泻,益气不饥。其黄者治瘀饮积聚,腹痛金疮。孟诜认为黑木耳有“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的作用。李教授受前贤论述的启发,多年来将黑木耳试用于一些疑难杂病,收到较好效果。

(1)高脂血症

黑木耳甘平,偏凉质润,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据研究每500 g木耳中含蛋白质53 g、脂肪1 g、糖35 g、粗纤维35 g、钙1.785 g、磷1.005 g、铁0.925 g、核黄素2.75 g、烟酸13.5 g等。故凡年老体弱、血脂高、手发麻、头昏、血行不利等,均可在炒菜时加用泡软洗净之木耳30~60 g,经常食用能明显改善症状;也可煮汤或研粉冲服,但要坚持长期使用才能有效。

(2)误吞金属

以黑木耳30 g温水泡软,洗净除去杂质,与韭菜同炒后食用,可因缓下作用带出金属物。

(3)胃柿石

黑木耳30 g泡软洗净,加入蜂蜜适量,吃木耳喝蜂蜜水,坚持服用3~4天,能排出胃柿石。推其机制可能是利用其“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作用,润肠缓下。

(4)血痢日夜不止

《圣惠方》记载:“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烦闷:黑木耳1两(30 g),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净,后服其汁,日三服。”

(5)治崩漏

验方用木耳250 g,炒见烟,为末,每服木耳末6 g加头发灰1 g,共用好黄酒调服出汗。

4.生山楂

生山楂为常用的消食药,可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有一定的降脂作用,能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李教授常用生山楂组方,如清脑通络汤就由丹参、川芎、当归、赤芍、葛根、生山楂、水蛭组成。常用生山楂、菊花、清茶组成清脑茶,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