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肝热痰阻血瘀
王某某,男,57岁,以“头晕、头痛2年,加重伴四肢麻木1周”为主诉,于2012年9月2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由于无其他症状,未予重视。近2年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测血压最高达160/100 mmHg,自服“尼莫地平”“卡托普利”“复方降压片”血压控制不理想。近1周来患者觉头晕加重、四肢麻木,疑为中风前兆随来就诊。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年,测血压最高达160/100 mmHg;头晕、头痛2年。体格检查:血压150/96 mmHg(晨起已自服尼莫地平20 m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形体肥胖,面色晦暗,舌质暗,舌下脉络稍迂曲,舌下有数个瘀血点,苔黄腻厚,脉沉弦滑。辅助检查:血压150/96 mmHg,血流变示:高黏血症倾向。
西医诊断:高血压。
中医辨证:肝热痰阻血瘀。
治法:清肝化痰活血。
方药:天麻12 g,水牛角30 g(先煎),栀子12 g,野菊花15 g,葛根18 g,白芷8 g,姜半夏12 g,胆南星12 g,竹茹15 g,茯苓15 g,山楂18 g,川牛膝15 g,水蛭6 g,蝉蜕8 g,丹参15 g。
复诊: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共服36剂,患者头痛、头晕、四肢麻木基本消失。经随访近1年来血压保持在130/80 mmHg左右。
按:本例患者形体肥胖,加之平素嗜食油腻之品,久则导致痰浊内生、痰浊阻络、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故头晕、久病致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头痛;痰瘀内阻,脉络失养,故而四肢麻木。痰浊瘀血内蕴日久化热,则舌苔黄腻厚。根据患者舌苔黄腻厚,舌下数个瘀血点,可知患者痰瘀内热兼有,而以痰浊内热为重,故治疗重用清肝热之天麻、水牛角、栀子、野菊花及化痰之姜半夏、胆南星、竹茹、茯苓、山楂清热化痰兼以活血,使热清、痰消、瘀血祛、血脉通利而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