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辨解惑

三、思辨解惑

李老师:失眠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夜间不能休息,辗转反侧,或多梦易醒,次日则出现昏昏沉沉、精神不佳、头昏痛等症状。这和《内经》所描述的“夜不寐、昼不精”相合。之所以出现白昼昏昏沉沉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血难以上充,脑神失养;夜晚辗转难眠是由于阴阳之难以交接,阳不入阴之故。正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指出的“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阴气自静而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临床上常见的失眠症分短暂性失眠和顽固性失眠两大类。短暂性失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限,经及时处理和调整,能够纠正偏倚。中医对其辨证多属实证,对病因病机认识多是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火盛炽等病因,根据辨证应用龙胆泻肝汤、温胆汤、黄连泻心汤等方均可获良效,然而更常见的是顽固性失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极大,长期失眠使患者身心疲惫,出现严重的精神损害,致使患者抑郁、焦虑,不能正常工作、照顾家庭,更有甚者出现自杀等现象。顽固性失眠表现的症状更为突出,甚至出现长期彻夜不眠,白天昏昏沉沉。其辨证分为心脾两虚者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为归脾汤;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代表方为黄连阿胶汤;心肾不交者治宜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代表方为交泰丸;肝郁血虚者治宜疏肝理气、养血安神,代表方为酸枣仁汤;心虚胆怯者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代表方为安神定志丸。现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顽固性失眠症虚实夹杂更多见。顽固性失眠的最大特点是“久”,病史常以年计。现代人失眠发病较多的人群是中青年,他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不规律,夜间加班工作,压力加大,往往导致顽固性失眠。病机多由于思虑劳倦太过或素体虚弱等因素所致心脾损伤,精血暗耗,久病入络,络病致气、血、津、液代谢运行不畅,形成血瘀痰滞。本例患者是比较顽固的失眠,辨证为肝热血瘀交滞扰脑为其病机关键,用清脑通络汤加减,痰瘀同治,切合病机,效果明显,前后四诊治疗中所加安神药物并不多,仅为石菖蒲、远志、琥珀三味,然效果显著,足见治病求本之重要。因而对失眠的治疗,要准确辨证,根据病机选药,不拘一方。

学生甲:这儿有李老师治好的一例辨证为肾虚血瘀的失眠患者,该患者姓梁,女,70岁。

2010年4月13日初诊。失眠7年余,常夜间不能入睡或多梦易醒,白天昏昏沉沉,伴有脑鸣、耳鸣耳聋,腰痛,劳累后心悸,晨起有口苦口干,受凉后可有四肢肌肉痉挛。既往体健,每于头昏时去诊所测血压有偏高现象。查体:血压140/80 mmHg,十指指甲凹陷青紫,唇舌紫暗,苔薄白,脉沉涩。中医辨证:肾虚血瘀证。处方:生地15 g,山药15 g,怀牛膝18 g,丹参15 g,牡丹皮12 g,栀子12 g,续断12 g,杜仲12 g,甘松15 g,石菖蒲15 g,共6剂,水煎服。2010年

4月20日二诊。病史同前。服药后失眠、脑鸣、口干较前明显改善,腰痛消失。近一周来四肢肌肉未发生痉挛现象,大便不干,小便可。唇舌淡紫,苔薄白,脉沉缓。处方:予前方加山萸肉15 g。12剂后失眠、脑鸣、口干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这例患者,李老师用益肾活血法治疗效果显著,请李老师讲讲该例患者的治疗思路。

李老师:该例患者属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失眠症病位在脑,但与肾关系密切,涉及心、肝、脾等脏腑。脑为“元神之府”神易伤,长期失眠,肾虚血瘀致使脑髓亏虚故夜间不能入睡或多梦易醒,气血不能上养脑髓故白天昏昏沉沉。元神受损,髓海不足则脑鸣,肾精亏耗,则耳鸣耳聋、腰痛;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胆火旺,则心悸、口干口苦;肝肾同源,肾阴不足日久肝阴亦亏,则易出现阴虚风动,四肢肌肉痉挛。结合患者舌脉情况,辨证当属肾虚血瘀之症,故可用生地、山药、山萸肉、续断、杜仲以补肾;怀牛膝、丹参、牡丹皮活血,同时生地、牡丹皮、栀子合用以清热养阴、除心胆之热;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本经》云其:“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以甘松醒脾健胃同石菖蒲合用而化痰,甘松现代药理研究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总观全方,益肾活血不忘化痰,体现痰瘀同治思想。另外,我们在治疗顽固性失眠辨证属肾虚血瘀证还常用下方加减治疗:制首乌30 g,淫羊藿、丹参、石菖蒲、生山楂各15 g,赤芍12 g,姜半夏10 g,鸡血藤30 g,水蛭、炙甘草各6 g。全方以制首乌、丹参为君药,益肾养精,活血通络;淫羊藿温肾阳,赤芍、水蛭、姜半夏、鸡血藤活血化痰通络,共为臣药;石菖蒲宁心安神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组织严密,匠心独具,未大量使用安神药,抓住了病机,全方益肾活血化痰,每获良效。

学生甲:李老师上面谈到准确辨证、治病求本、不拘一方,这儿有李老师先前治疗过的一例顽固性失眠患者,治疗效果也非常好。该患者姓杨,男,60岁,2013年4月24日就诊,以“失眠、脑鸣半年,加重2个月”之主诉来诊。有心肌缺血史,2个月来失眠多梦,每晚睡眠仅1~3小时,心烦,体瘦,脑鸣,纳差,腰酸,舌红少苔,脉细弦。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未系统治疗;体格检查:血压120/80 mmHg,精神欠佳,形体偏胖,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2次/分,律齐,心音可,杂音不著,腹软。神经系统查体: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手握力可,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可,腱反射对称,深浅感觉正常,病理性反射未引出。中医诊断:失眠。中医辨证:心肾阴虚,肝血不足,虚火上扰。西医诊断:睡眠障碍。治法:补益心肾,养肝和血。处方:川黄连6 g,阿胶12 g,白芍15 g,黄芩10 g,炒酸枣仁30 g,知母12 g,丹参15 g,北沙参20 g,茯神20 g,山药20 g,柏子仁15 g,五味子15 g,山茱萸10 g,远志10 g,生牡蛎30 g(先煎),炙甘草6 g,自加鸡子黄1个。复诊:服药后睡眠略改善,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骨30 g先煎,10剂而愈。本例脑鸣、腰酸乃肾虚之象,舌红少苔、脉细数乃阴虚内热之征,故辨为心肾阴虚、肝血不足、虚火上扰之失眠。用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牡蛎等加强安神之力,山药益气养阴,山茱萸补益肝肾,北沙参养阴,五味子滋肾生津,共奏养阴清热、安神宁心之功,乃经方时方合用之例。

李老师:该患者用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合方,治疗时加入重镇安神之生龙、牡,首剂要有效会给患者信心,另外药渣可再煎泡脚,对治疗很有帮助。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及阴阳学说,经络贯通上下,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上病可以下治,益足可以安脑,中药浴足可养阴安神。具体做法是临睡前将药渣再次加水(多量)煎熬,全部入脚盆中泡脚。阴液滋养脚部,祛臭除汗,养足安脑。

学生甲:顽固性失眠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在实际治疗中李老师除了准确辨证、治病求本、不拘一方外,还有哪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李老师:对失眠的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和舌脉情况辨证为“心肾不交”的失眠,古用交泰丸交通心肾,水火相济。我在临床中常以白芷配伍黄连,以白芷代替肉桂,一则去肉桂过于温燥之嫌,而白芷辛之性即可反佐黄连之苦寒,且白芷可开通脑窍(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引药上行,再配伍养心安神之品常能获效;对于不寐伴便秘,据其脉症辨为胃肠瘀滞证,乃取“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理。尤其是高龄患者,脏腑功能减退,脑神失养,脑之阴气不足,脑阳躁扰神明则不寐。加之胃肠气滞血瘀,大肠传导失职,痰瘀交滞日久,粪毒循经上扰脑神,则不寐日甚。故以清通胃肠佐以安神定志之法取效。失眠的治疗要审证求因、辨证施治,不可动辄浪施“酸枣仁”“夜交藤”“磁石”“朱砂”统治失眠症,不可不慎。注意远志一般用10 g左右,过量易致呕吐;另外,根据失眠患者“昼不精,夜不暝”的特点,失眠治疗应突破传统中药汤剂一剂到底的做法;应分黑夜方和白天方,黑夜方养阴安眠,白天方益阳提神。黑夜方主要组成有沙参、当归、枸杞子、生地、麦冬、白芍、炒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等;白天方主要组成有黄茋、丹参、石菖蒲、郁金、淫羊藿、仙茅、西洋参等。服药后大多白天精神较好,能胜任工作;夜间能较好休息,形成良性循环。对失眠治疗的药物选择应将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临床选药应在辨证论证基础上,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选药组方,突破传统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的藩篱。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安神的单味中药有酸枣仁、远志、茯苓、丹参、川芎、石菖蒲、五味子、甘草、当归、夜交藤、黄连、朱砂、党参、柴胡、麦冬、合欢皮、白芍、钩藤、知母、桂枝、生地黄、白术、天麻、龙齿、熟地黄、人参、何首乌、枳实、珍珠等。其中的黄连我们认为可当大任。失眠治疗要重视耳穴的作用,耳穴按压方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少,能调动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失眠病常选穴为神门、脑点、心、肝、肾、肾上腺等。用胶布贴王不留行子于穴位,反复按压,3~5天更换一次,配合中药内服往往疗效提高。对失眠的治疗中西医可以相互借鉴提高。失眠症应借鉴现代医学分类方法:如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大类,我们常说的“胃不和则夜不安”应属于后者;按病程长短分为一时性失眠、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另外,现代医学发展的多导睡眠图对诊断失眠的类型等方面有较好优势,所以应加以借鉴。应正确评价中药、西药的优劣,较好把握临床应用,做到中西医结合,联合增效的目的。对继发性失眠特别是短期失眠主张用西医镇静安眠药,见效快,短期应用,无成瘾风险,辅以生活调节祛除诱发因素即可痊愈。短期失眠根据病情选用西药和中药配合,如抑郁症患者伴失眠可口服“戴力新”,加中成药或汤剂;慢性失眠特别是原发性失眠应以中药汤剂为主,结合心理干预等方案联合治疗。失眠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当注意调节精神因素,要心胸开阔,解除烦恼,减少思虑,避免紧张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睡前不用烟酒,忌喝浓茶、咖啡等刺激之品。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就寝,不通宵达旦娱乐或工作。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参加灵活多样的体育锻炼,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睡前洗脸,热水泡脚,经常沐浴,注意个人卫生。这些都是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