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二十三节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谢某,男,45岁,以“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2年余”为主诉,于2013年4月3日初诊。

现病史:症见胸闷心悸,咳嗽,痰鸣气喘,痰黄稠,腰酸,尿黄,大便干结,睡眠差,盗汗。既往史: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以前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等治疗效果不佳。此次辨为痰热上壅、肾不纳气,用定喘汤加减。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脏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苔黄腻,脉沉细滑数。

西医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哮病。

中医辨证:痰热壅肺,肾不纳气。

治法: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佐以益肾。

方药:白果12 g,麻黄根12 g,款冬花12 g,桑白皮15 g,杏仁20 g,黄芩12 g,射干12 g,桔梗12 g,蝉蜕12 g,地龙15 g,鱼腥草30 g,代赭石20 g,山药30 g,补骨脂30 g,枸杞子20 g,牡蛎30 g,沉香8 g,生甘草6 g。

复诊:患者服药3剂后腰酸气喘大减,上方加丹参10 g,予7剂,依法调治3个月,无明显复发。

按:患者胸闷,咳嗽,痰鸣气喘,痰黄稠乃痰热壅肺之征;腰酸、气喘乃肾不纳气所致;内热故尿黄便结,阴虚盗汗;痰热扰心故心悸;有痰热故苔黄腻、舌红、脉数。用定喘汤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因盗汗故麻黄改为麻黄根、射干、桔梗、蝉蜕宣肺利咽,地龙平喘,鱼腥草清热解毒,山药补气养阴,补骨脂、枸杞子补肾之阴阳,代赭石、牡蛎、沉香降气平喘,共奏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之功。特别要指出的是,代赭石合山药、牡蛎等乃张锡纯治喘之经验。古人论喘必责肺肾两脏,张锡纯认为肺肾与他脏尤其是脾关系密切。脾为升降之枢纽,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胃气上逆带动冲气上逆逼迫肺气上逆是喘证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于此,他拟定了降胃镇冲、补脾敛肺之法。张锡纯治喘必用代赭石。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代赭石“为降胃镇冲要药”,并说“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诚有捷效”。用山药补脾肾之阴,牡蛎平敛冲气,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合用纳气归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