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肝肾阴虚血滞
杨某某,女,50岁,西安北关人,以“心烦气躁不适4个月余”为主诉,于2012年10月11日初诊。
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躁不适,偶有头晕、盗汗,无头痛、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时觉左侧腰肋部疼痛不适。患者未予重视,亦未进行治疗。其间上述症状时轻时重,为求中医药治疗,故来我科门诊。患者既往体健。现症:心烦,头晕,舌体强硬不适,胃脘部不适,自觉全身皮肤干燥,食纳可,夜休差,小便正常,大便质干,呈黑绿色,不规律。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心、肺、腹未见异常。唇舌暗紫,舌边尖红,苔薄黄,舌下瘀丝(++),脉沉细弦。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血滞)。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2 g,黄柏12 g,天麻15 g,蝉蜕8 g,丹参18 g,栀子12 g,赤、白芍各15 g,决明子15 g,熟地15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牡丹皮15 g,茯苓15 g,泽泻12 g),共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半分服。
二诊(2012年12月6日):病史同前,患者服用上方后未诉有特殊不适,自觉腰痛较前改善不著。心烦、头晕较前减轻,仍夜梦多。余无明显不适。白带量多,色黄,大便黏滞不爽,日一解。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舌脉同前。予上方加减,柴胡8 g,牡丹皮18 g,知母10 g,黄柏12 g,苦参15 g,赤、白芍各15 g,土茯苓15 g,当归12 g,白术12 g,丹参15 g,薤白15 g,姜半夏12 g,胆南星10 g,姜黄12 g,延胡索15 g,处方12剂。煎服方法同前。
三诊(2012年12月30日):病史同前,患者自诉烦躁不适症状已基本消失,仍有左侧腰痛不适但较前减轻,睡眠较前有所好转,纳食、夜休可,小便正常,大便质干,每日2~3次。查体同前,舌红,苔薄白,舌下瘀丝(+),脉沉细。予前方基础上去柴胡、白术,加川楝子10 g,决明子15 g,处方12剂。煎服方法同前。
后患者来诊,其上述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继用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上症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