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选读[3]

三、原文选读 [3]

《脉书》(节选)

夫脈者,聖人之所貴殹。【氣】者,利下而害上,從煖而去清,故聖人寒頭而煖足。治病者取有徐(餘)而益不足,故氣上而不下,則視有過之脈,當環而久(灸)之。病甚而上于環二寸益爲一久(灸)。氣壹上壹下,當(郤)與胕(跗)之脈而(砭)之。用(砭)啟脈者必如式。

癰穜(腫)有農(膿),稱其小大而爲之(砭)。(砭)有四害,一曰農(膿)深而(砭)淺,胃(謂)之不遝;二曰農(膿)淺而(砭)深,胃(謂)之泰(太)過;三曰農(膿)大而(砭)小,胃(謂)之澰(斂),澰(斂)者惡不畢;四曰農(膿)小而(砭)大,胃(謂)之泛,泛者傷良肉殹。

【按语】

由《脉书》可以了解古人对脉的重视、对气的认识以及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思路。本节内容又见于马王堆帛书《脉法》,其前有“以脉法明教下”六字,而《脉法》(甲本)之末有“脉之玄……言不可不察也”等文字,故这些文本在秦汉时期或用于教学。

“痈肿有脓”一段,《灵枢·官针》中有类似内容,文字稍有不同。《灵枢》之后,《针灸甲乙经》及《黄帝内经太素》中也有论述,文字亦稍有出入。由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关联性,可知针灸理论的传承关系。

●思考题

传世文献和张家山汉简《脉书》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