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贡献

二、学术贡献

1.腧穴

闻人耆年作《备急灸法》是便于普通百姓遇急施救,故书中详载取穴方法。此书目录后先绘“屈指量寸法例”,以“手中指中节横文”为一寸;对于难取的穴位,又附以11幅示意图。

《骑竹马灸法》记载了一种治疗发背等疾的灸治法。该法的特别之处在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所采用的姿势:两脚离地,骑于一竹杠上,由两人左右扶定,保持身体正直舒展,故称骑竹马灸法。在这一姿势下,施术者可在背部用同身寸法确定施治的2个腧穴位置。该法也附有4幅取穴示意图。

2.灸法

闻人耆年认为,治病“惠而不费者,莫如针艾之术。然而针不易传,凡仓卒救人者,惟灼艾为第一”,故在《备急灸法》中,对急症均以灸法施治,少数配合以皂角末吹鼻等外治法。

此书所采用的灸法,除妊娠小便不通以神阙隔盐灸治疗外,其余21种疾病均采用艾炷直接灸。由于直接灸痛苦较大,书中介绍了先以隔蒜灸施治,待患者能耐痛时再除蒜直接施灸的方法。

至于施灸壮数,从数壮至数千壮不等,通常肉薄处为3壮,多数穴位为7壮或7的倍数。在灸治“诸发”时,壮数可从三五百壮至一二千壮,其标准是灸后所发部位不肿不痛。

骑竹马灸法施灸时,每穴各灸5壮或7壮,艾炷3分,且艾炷需“十分紧实”。该法强调“壮数不可灸多”,这与当时其他文献记载的少则三五十壮,多则三五百壮的直接灸治法明显不同。

3.针灸治疗

闻人耆年《备急灸法》所治22种急症,主要为感染性疾病,其次有精神神志异常、意外伤害、急性痛症、产科急症等。据闻人氏所述,治疗这些病证的方法均为“已试之方”,取穴以阿是及远道穴为主,每一病证所取不过一二穴,治疗时机则强调宜在病初早治。

《骑竹马灸法》对灸法治疗发背等疾病的灸后反应和调养进行了详细描述,如灸后半日许灸疮内流水甚多,第二日五更有咽喉焦枯等现象,可用乳香绿豆托里散等调治。这些记载对今天的灸法临床实践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