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灸膏肓俞穴法》是在两宋交替之际,由庄绰编写的、专门研究膏肓俞取法与灸法的著作。庄绰,字季裕,自署清源人(有山西清徐及福建惠安二说),约生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约卒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在澧州、襄阳、顺昌、原州等地供职,历任县尉、郡守、南道都总管同干办公事、建昌军通判、朝奉郎前南道都总管等职。他长期宦游在外,浮沉郡县,见多识广,所担任的又是一些闲散官职,故为其大量的著述提供了充足的写作时间。

1127年北宋灭亡之际,庄绰在南逃途中感染疟疾,久治不效,后遇得陈了翁家传灸法者为其灸膏肓俞而愈,为“使真人求穴济众之仁益广于天下”,庄绰广泛收集资料,编成《灸膏肓俞穴法》一书。该书分10篇,主要引用孙思邈《千金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中的有关论述,并记载了当时名医石藏用、潘琪等医家及陈了翁、叶元善等人的经验。庄绰结合自身体验、对膏肓穴的定位、取穴、作用、主治病证、灸治方法进行考证,对研究膏肓穴以及针灸治疗痨证有较高参考价值。

《灸膏肓俞穴法》在宋代没有刊行,只有抄本,但已颇有影响。宋代刘昉绍兴二十年(1150年)编纂的《幼幼新书》卷四十“近世方书”中即已著录,称其“皆前知筠州庄公手集,得之其子监潭州都作院念祖泉伯”。《宋史·艺文志》载有“庄绰《膏肓腧穴灸法》一卷”。1311年,元代窦桂芳将该书与《黄帝明堂灸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三书合刊,由燕山活济堂刊行,题名为《针灸四书》,此为《灸膏肓俞穴法》最早的刊本,也称为活济堂本。明成化年间亦有刊本,后流入日本。其内容明代以后各针灸名著多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