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25年09月26日
一、概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原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北宋官修腧穴学专著。该书总结了晋唐时期以来《甲乙经》等书的经验,是一本承前启后的重要针灸学著作,也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本腧穴学专著。
此书作者王惟一,也作“王惟德”,籍贯、生平及生卒年代不见于史传。《中国医籍考》称王惟一“历仕仁宗、英宗两朝”,则他的生活年代应在10世纪末到11世纪中;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王惟一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等官;而据夏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王惟一“素授禁方,尤工厉石”,对方药及针灸都很精通。他奉敕于天圣四年(1026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于1027年设计并主持铸造铜人针灸孔穴模型二具,随后于1026年至1030年间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于石。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原刊本为3卷,金大定丙午(1186年)经无名氏补注,书商陈氏刊刻为《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五卷本。原宋刻本早已散佚,后代又有宋天圣石刻、明正统石刻拓本等三卷刊本。五卷本和三卷本内容大致如表4-1所示:
表4-1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内容
注:*宋天圣石刻及明石刻三卷本下卷末另附“穴腧都数”“修明堂诀式”“避针灸诀”。这3篇应是宋石刻的组成部分。
本篇主要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清宣统年间翻刻的金大定本影印本为据,介绍该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其他内容随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