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贡献

二、学术贡献

1.灸法

窦材重视灸法,强调多灸,特别是对于重病。他认为“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在《扁鹊心书》中,壮数多为数十至一二百壮,而关元等穴可多达五六百壮。

为免除灸治时的痛苦,他创制了睡圣散,以山茄儿花和火麻花阴干等份为末,患者于灸前以茶或酒送服,即昏不知痛。

2.针灸治疗

《扁鹊心书》强调阳气的重要性,认为“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加强必毙伤”,故主张“保护阳气为本”,特别是卫护脾肾之阳。

诊断时,窦材注意观察阳气的盛衰,并以此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如“禁戒寒凉”中指出“热病属阳,阳邪易散易治,不死;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藏府而死”。

在治疗上,窦材常以命关(食窦)温补脾阳,关元温补肾阳。灸治时,窦材强调应早灸、多灸;特别是大病,尤宜早灸。在选穴时,一般每次一穴,多则二到三穴。

窦材还将灸法应用于预防保健,认为灸法为治病诸法之首,即“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他采用关元等穴,并根据年龄不同,提出了用灸的间隔时间和壮数要求,即“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