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选读[12]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节选)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痊沉疴。玉龍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無差訛。吾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行鍼殊絶妙無比,但恐時人自差别。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鍼一刺顯良醫。傴者立伸患者起,從此名馳湖海知。
曲池補,人中瀉;風池補,絶骨瀉。
中風
中風不語最難醫,頂門髮際亦堪施。百會穴中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頂門:即囟會穴,上星後一寸。禁不可刺,灸七壯,鍼瀉之。
百會:頂中央旋毛中。取眉間印堂至髮際折中是穴。鍼一分許。中風先補後瀉,多補少瀉,灸七壯,無補。
口眼㖞斜
中風口眼致㖞斜,須療地倉連頰車。㖞左瀉右依師語,㖞右瀉左莫教差。
地倉:在口傍直縫帶路下。鍼一分。
頰車:在耳後墜下三分。沿皮向下透地倉一寸半,灸二七壯。
頭風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子女驚風皆可治,印堂剌入艾來加。
神庭:在鼻直上,入髮際五分。鍼三寸,先補後瀉,瀉多補少。
印堂:在兩眉間宛宛中。鍼一分,沿皮先透左攢竹,補瀉後轉歸元穴;退右攢竹,依上補瀉。可灸七壯。小兒驚風灸七壯,大哭者爲效,不哭者難治。隨症急慢補瀉,急者慢補,慢者急泻。通神之穴也。
偏正頭風
頭風偏正最難醫,絲竹金鍼亦可施。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鍼兩穴世間稀。
絲竹:在眉後,入髮際陷中。沿皮向後透。
率谷,在耳尖上一寸。鍼三分,灸七壯,開口刺。痛則瀉,眩暈則補。
頭風痰飲
宜瀉風池穴。
偏正頭風有兩般,風池穴内瀉因痰。若還此病非痰飲,合谷之中仔細看。
風池:在耳後顳顬骨筋下,入髮際。横鍼一寸半入風府,先補後瀉。可灸七壯、二七壯。
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歧骨縫中,脈應手。直刺入一寸半。看虚實補瀉。
頭項強痛
項強兼頭四顧難,牙疼併作不能寬。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鍼風府即時安。
承漿:在唇下宛宛中。直鍼三分,可灸七壯,瀉之。
風府: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兩筋間。言語則起,不言語則陷下處是穴。鍼三分,不可深,深則令人啞噤。
牙疼 附嘔吐
牙疼陣陣痛相煎,鍼灸還須覓二間。翻嘔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試看看。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骨縫中。鍼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灸七壯,看虚實補瀉。
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灸二七壯,瀉之;禁鍼。
……
身痛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宜細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不定穴:又名天應穴,但疼痛便鍼,鍼則臥,鍼出血無妨,可少灸。
……
穴法歌 穴法相應三十七穴
穴法淺深隨指中,砭焫尤加顯妙功。勸君若治諸般病,何不專心記《玉龍》。聖人授此《玉龍歌》,瀉補分明切莫差。祖師定穴通神妙,説與良醫慎重加。
承漿應風府,風池應合谷,迎香應上星,翳風應合谷,聽會應合谷,瘂門應人中,攢竹應太陽,太陰應合谷睛明、内迎香應合谷,人中應委中,腎俞應委中,髖骨應風市,足三里应膏肓,肩井應足三里,陽陵泉應支溝,崑崙應命門,崑崙應行間,申脈應合谷,太衝應崑崙,髖骨應曲池,肩井應支溝,尺澤應曲池,肩髃應髖骨,間使應百勞,關衝應支溝,中渚應人中,少衝應上星,後谿應百勞,神門應後谿,通里應心俞,百勞應肺俞,膏肓應足三里,風門應列缺,照海應崑崙,鳩尾應神門,中極應白環俞,天樞應脾俞。
【按语】
《玉龙歌》的内容编排大致按序言、头风头痛、五官病、上肢病、腹部病、下肢病、少腹两阴病和其他疾病(最后七首)的次序编排,其后的《穴法歌穴法相应三十七穴》可看作《玉龙歌》的结语。本段选摘了序言、头面部疾病、身痛及结语部分,基本体现了《玉龙歌》的风格和特点。
《玉龙歌》在元明时期有不同传本。除《针灸玉龙经》外,《针方六集》《针灸大成》都有转载,但文字有所差别。《针灸聚英》《针方六集》《针灸大成》还载有《玉龙赋》,这是将《玉龙歌》重新整理而缩写的歌赋。
●思考题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的学术渊源和学术特点是什么?
附1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后序
周仲良
《玉龍經》者,婺源王先生所傳鍼灸之書也。其所以托名“扁鵲”者,重其道而神其書也。名曰“玉龍”者,蓋以“玉”爲天地之精,“龍”之神變極靈,此書之妙用亦猶是也。愚自蚤歲蒙親授以來,遊藝于七閩兩浙之間者幾四十年,遇病輒醫,醫必見效。信此書之道,猶玉之孚尹旁達,光焰愈久而不磨;龍之行天,施澤之無窮,變化愈神而人莫得而測也。由是拜手述其所以指用,識于卷之末云。天曆二年(1329年),歲在己巳,武林後學周仲良書于錦山躋壽堂。
附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子部十四·医家类二》(节选)[13]
永瑢、纪昀
《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元王國端撰。國端,婺源人。其書專論鍼灸之法。首爲《一百二十穴玉龍歌》八十五首,次爲《注解標幽賦》一篇,次爲《天星十一穴歌訣》十二首,次爲《人神尻神太乙九宫歌訣》,次爲《六十六穴治証》,次爲《子午流注心要秘訣》,次爲《日時配合六法圖》,次爲《盤石金直刺秘傳》,次又附以《鍼灸歌》及《雜錄切要》。後有天曆二年國端弟子周仲良序,稱“托名扁鵲者,重其道而神之”。其中名目頗涉鄙俚,文義亦多淺近,不出方技家之鄙習。而專門之學,具有授受,剖析簡要,循覽易明,非精于斯事者亦不能言之切當若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