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选读[15]

三、原文选读 [15]

《武威汉代医简》节选1

寒氣在胃,莞(脘)腹懣【腸】,□□□,留【箴(鍼)】,病者呼四五十乃出箴。次刾(刺)膝下五寸分間,榮深三分,留箴(鍼)如炊一升米頃,出箴(鍼),名曰三里。次刾(刺)項從上下十一椎,俠椎,兩刾(刺),榮深四分,留箴(鍼)百廿息,乃出箴(鍼),名曰肺輸。刾(刺)後三日病(愈)平復。

【按语】

本段选文叙述的是针刺治疗寒气在胃所致的脘腹满胀。文中记载了三里和肺输两个穴位,定位、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等均异于传世文献,或可反映针灸学说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特色。

该病的治疗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的穴名、针刺深度均脱失,仅余留针环节。第一刺出针后刺三里,三里出针后再刺肺俞。这一针方的刺法描述详尽,有助于了解当时的针刺操作特点。

《武威汉代医简》节选2

黄帝治病神魂忌:人生一歲[16],毋(灸)心,十日而死。人生二歲,毋(灸)腹,五日而死。人生三歲,毋(灸)背,廿日死。人生四歲,毋(灸)頭,三日而死。人生五歲,毋久(灸)足,六日而死。人生六歲,毋(灸)手,二日死。人生七日〈歲〉,毋(灸)脛,卅日而死。人生八歲,毋(灸)肩,九日而死。人者與五歲同,六十至七十者與六歲同,七十至八十者與七歲同,八十至九十者与八歲同,九十至百歲者與九歲同。年已過百歲者不可灸刾(刺)。

【按语】

从内容看,该篇的篇名应为“黄帝治病神魂忌”,专论人生各阶段的禁灸部位。这一禁忌不见于《黄帝内经》《黄帝虾蟆经》。

据文义,文中脱简处或可补作“生九歲毋灸□,□日而死,人生十歲毋灸□,□日而死。十至二十者與一歲同,二十至三十者與二歲同,三十至四十者與三歲同,四十至五十者與四歲同,五十至六十”。

《武威汉代医简》节选3

五辰、辛不可始久(灸)刾(刺)、飲藥必死。甲寅、乙卯不可久(灸)刾(刺),不出旬死。五辰不可飲藥,病者日益加【深】,無□,禁朔晦日、甲午,皆不可始□□□□□□□□月六日、十六日、十八日、廿二日,皆不可久(灸),可久(灸)刾(刺),見血【止】,巳□。

【按语】

本段选文与针刺禁忌有关,上承秦汉简牍《日书》,又可与传世文献《黄帝虾蟆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心方》等相对读。简文中“廿二日”与《医心方》的“廿三日”不一致,必有一误;若据睡虎地秦简《日书(甲)·刺毁》“入月六日刺,七日刺,八日刺,二旬二日刺,旬六日毁”的说法,则《医心方》误。

●思考题

1.如何看待武威汉代医简中的腧穴?

2.如何看待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