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子午流注针经》是现存关于时间针法的最早著作。金代贞元癸酉(1153年),闫明广得何若愚所作《流注指微针赋》,引用何氏的著作《流注指微论》对其注解,并收集贾氏井荥五输穴歌诀和取穴图,编成《子午流注针经》。其书卷上署“南唐何若愚撰,常山阎明广注”,卷中署“闫明广编次”,可知《子午流注针经》实际的编集者是阎明广,而何若愚是《流注指微针赋》的作者。

何若愚,金代中期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史无记载。他先撰有《流注指微论》,后摘要写成《流注指微针赋》,成文不晚于1153年。他发扬了《黄帝内经》《难经》中有关气血流注、按时盛衰等理论,结合当时盛行的干支象数学说,创立了“子午流注”等法。闫明广的著作较何若愚稍晚,在《子午流注针经》中,他为《流注指微针赋》注释,引用了《流注指微论》的内容,称其为“本论”。

《子午流注针经》原出元窦桂芳编刊于至大辛亥(1311年)的《针灸四书》本,现仅存残本。其后明成化癸巳年(1473年)有新刊本,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较前者完整。《普济方》“针灸门”中摘录了该书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