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贡献
2025年09月26日
二、学术贡献
1.经络腧穴
《神应经》的“百穴法歌”记载111穴,以歌诀形式分十四经论述了各穴的归经和定位。在“穴法图”部分,有1幅头面躯干诸穴图和12幅十二经四肢腧穴图,随图论述214穴的定位和刺灸法。这是席弘一派主要用穴,与官修针灸著作和历代经典的记载有所不同,多根据临床实际而选穴,较为精简。
2.刺法灸法
《神应经》的“补泻手法”介绍了刺灸手法。席弘学派特别注重针刺手法,转针区分左转和右转,区别人体部位左右而施行捻转补泻,即“补泻之法,体之左有左补泻之法;右有右补泻之法”。在应用补泻手法时,还结合催气手法和呼吸、开阖等补泻方法。在施行补法时,认为应先泻后补。
书中对针灸同时施用提出异议,认为除“惟腹上用针,随灸数壮,以固其穴”外,“其穴灸者不可复针,针者不可复灸”。
3.针灸治疗
《神应经》的主体内容为诸症及配穴,包括诸风、伤寒、痰喘咳嗽、诸般积聚、腹痛胀满、心脾胃、心邪癫狂、霍乱、疟疾、肿胀(附红痹、黄疸)、汗、痹厥、肠痔大便、阴疝小便、头面、咽喉、耳目、鼻口、胸背胁、手足腰腋、妇人、小儿、疮毒和杂病等,共5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