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选读[14]
凡 例
十二經所列次第,並以流注之序爲之先後,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專穴也。總之爲十四經云。
……
奇經八脈,雖不若十二經之有常道,亦非若諸絡脈之微妙也。任督二脈之直行者,既已列之十四經,其陰陽維蹻、衝、帶六脈,則别具編末,以備參考。
【按语】
滑寿在凡例部分说明了把任、督二奇经和十二经一起论述的原因,是因为这两条奇经有专穴。其余六条奇经则在该书下篇论述。
手足阴阳流注篇
謂之經者,以血氣流行,經常不息者而言。謂之脈者,以血理分衺行體者而言也。
……
絡脈者:本經之旁支,而别出以聯絡于十二經者也。本經之脈:由絡脈而交他經。他經之交,亦由是焉。
……
經脈之流行不息者,所以運行血氣,流通陰陽,以榮養于人身者也。不言絡脈者,舉經以賅之。
【按语】
本段选文选自《十四经发挥》卷上,分别为滑寿对经、脉、络脉的定义,及对经脉和络脉生理功能的论述。
十四经脉气所发篇
手太陰肺經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少商如韭葉。
……
足少陽經,起目鋭眦之瞳子髎,于是循聽會、客主人,上抵頭角。循頷厭,下懸顱、懸釐,由懸釐外循耳上髮際,至曲鬢,率谷。由率谷外折,下耳後,循天衝、浮白、竅陰、完骨。又自完骨外折,上過角孫,循本神,過曲差,下至陽白,會睛明。復從睛明上行,循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云。
【按语】
在《十四经发挥》卷中,滑寿为十四经的各经所属穴编写了经穴歌。同时,根据《灵枢·经脉》所述经脉循行,将经脉路线与腧穴紧密结合。对这一观点,后世医家不尽赞同,但该方式已被现代腧穴学著作采用。
●思考题
1.简述滑氏“十四经”概念,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十二经气血流注与十四经气血流注有什么异同?试阐明其内在的联系。
3.请说明循经取穴与分部取穴各自的特点,临床如何应用?
附
《十四经发挥》自序
滑 寿
人爲血氣之屬,飲食起居,節宣[15]微爽,不能無疾。疾之感人,或内或外,或小或大,爲是動,爲所以生病[16],咸不出五臟六腑,手足陰陽。聖智者興,思有以治之,于是而入者,于是而出之也。上古治病,湯液醪醴爲甚少,其有疾,率取夫空穴經隧之所統繫,視夫邪之所中,爲陰,爲陽,而灸刺之,以驅去其所苦。觀《内經》所載服餌之法纔一二,爲灸者四三,其他則明鍼刺,無慮十八九。鍼之功,其大矣。厥後方藥之説肆行,鍼道遂寢不講,灸法亦僅而獲存。鍼道微而經絡爲之不明;經絡不明,則不知邪之所在。求法之動中機會,必捷如響,亦難矣。若昔軒轅氏、岐伯氏斤斤問答,明經絡之始末,相孔穴之分寸,探幽摘邃,布在方册。亦欲使天下之爲治者,視天下之疾,有以究其七情六淫之所自,及有以察夫某爲某經之陷下也;某爲某經之虚若實,可補瀉也;某爲某經之表裏,可汗可下也。鍼之,灸之,藥之,餌之,無施不可,俾免夫嚬蹙呻吟,抑已備矣。遠古之書,淵乎深哉!于初學或未易也。及以《靈樞經·本輸》,《素問·骨空》等論,裒而集之,得經十二;任督脈之行腹背者二,其隧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考其陰陽之所以往來,推其骨空之所以駐會,圖章訓釋,綴以韻語,釐爲三卷;目之曰《十四經發揮》,庶幾乎發前人之萬一,且以示初學者,于是而出入之嚮方也。烏乎!考圖以窮其源,因文以求其義,尚不戾前人之心。後之君子,察其勤而正其不逮,是所望也。至正初元閏月六日,許昌滑壽自序。
【注释】
[1]本篇原文选自: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M].整理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2]覆:疑当为“覈”。
[3]違:疑当为“達”。
[4]本篇原文参考:王惟一.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M].影印清宣统刘氏玉海堂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5]本篇原文选自:庄绰.西方子明堂灸经 灸膏肓俞穴法[M].李鼎,吴自东,校注.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
[6]本篇原文出自:窦材.扁鹊心书[M].李晓露,于振宣,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
[7]本篇原文节选自: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
[8]闫明广,窦默.《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合注[M].李鼎,王罗珍,李磊,评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闻人耆年,孙炬卿.备急灸法[M].影印光绪十六年十瓣同心兰室藏版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10]涣:疑为“锐”字之讹。
[11]闫明广,窦默.《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合注[M].李鼎,王罗珍,李磊,评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2]本篇原文选自:王国瑞,陈会,刘瑾.《针灸玉龙经》《神应经》合注[M].李鼎,王罗珍,评注校勘.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3]本篇原文选自: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14]本篇原文选自:滑寿.十四经发挥[M]//黄龙祥.针灸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15]宣:当为“宜”字之讹。
[16]所以生病:当为“所生病”之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