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概念形成之前的刺灸部位

二、腧穴概念形成之前的刺灸部位

《足臂十一脉灸经》:其病,病齒痛……諸病此物者,皆灸臂陽明脈。

《脉书》:氣一上一下,當郄與跗之脈而砭之。

《五十二病方》:(癃),灸左足中指。

《灵枢·官针》: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鑱鍼”于病所,膚白勿取。病在分肉間,取以“員鍼”于病所……凡刺有九,日應九變……三曰“經刺”,“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四曰“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

《素问·刺腰痛》: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絶骨之端,爲三痏。

马王堆出土帛书和张家山简书的治疗方法中包括灸治和砭法,但刺激部位为“脉”,或某一具体部位,如“左足中指”。这类刺激部位在《黄帝内经》中仍可见到。

在腧穴之前,人体的刺激部位有筋、脉、肉、皮、骨等各部,而以脉为主;其中部分治疗部位的简单描述,当是后来经外奇穴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