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贡献
2025年09月26日
二、学术贡献
1.经络腧穴
(1)明堂图
《十四经发挥》上篇有俯、仰人尺寸图,但或为后人附入。中篇十四经每经一图,是滑寿在经络图上重新标穴,以穴连线,并有重要经络循行部位的提示,是一种标示腧穴、经络的综合图。
(2)十四经及腧穴
元代之前的经络学说,一般以十二正经为主。《十四经发挥》认为,督、任二脉既有经又有穴,有别于其他奇经,应与十二正经相提并论。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以十二经脉的流注先后为序注明有关穴位,同时把有专穴的任、督二经附于十二经后,总称十四经。
中篇各经之前有一首歌诀。全书共载穴354个,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相同。该书按循经列穴的方法,逐一考订十四经穴,将354个腧穴分归于十四经中,将腧穴的归经、排列次序与经络循行方向和路线紧密联系,如足少阳胆经的头部循行路线较简单,《灵枢·经脉》原文为“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但其所属穴位却包括从瞳子髎到风池的20个经穴。滑氏认为穴位在此路线上的分布应分三折:从瞳子髎折至完骨,再向前折至阳白,再向后折至风池。这一方式对后世针灸腧穴著作有深远的影响,现代的腧穴著作完全接受了《十四经发挥》的腧穴归经方法。
(3)经络定义
《十四经发挥》区别了经与脉的概念,认为“经者,以血气流行经常不息者而言”,而“脉者,以血理分衺行体者言也”,并将络脉定义为“本经之旁支,而别出联络于十二经者也”,即把经脉的一些交通支都说成是络脉,所谓“络脉传注,周流不息”。
2.针灸文献
《十四经发挥》采用了《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的内容。《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原于1303年刊行,自滑氏注《十四经发挥》后,“人始嫌其简略”而渐散佚,至无传本。《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不易浏览,《十四经发挥》对奇经八脉内容的摘录,扩大了奇经八脉理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