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针灸易学》由清代医家李守先编写于嘉庆三年(1798年)。李守先,字善述,河南长葛茶亭(今属河南许昌)人。他少时曾学习针灸6年,但一直到年过五旬后,因当时疟疾流行才钻研针术。在有所心得后,他“将古法著之于前,愚见列之于后”,著成此书。因“浅而易知,显而易明”,故名《针灸易学》。本书图文对照,易读易学,是清末简明、通俗的针灸学著作的代表。

本书共分2卷,卷上为针灸源流、手法和认症定穴,卷下为寻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印时,李守先子清吉、孙万山等人对此书进行校正,李守先徒王庭烜等人为此书绘制插图47幅。

《针灸易学》版本较多,除上述1847年的道光刻本外,还有嘉庆三年初刻本,但此本或系在道光本基础上的作伪本。此两本均为二卷本。民国时期翻印者为三卷本,除原有二卷外,又有“七十二翻图”一卷,载以“翻”字命名的各种临床杂证及相关针灸治法。这一部分内容应为后人所加,故不在本节讨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