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教育的开始
什么是哺乳动物?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
古生代晚期,脊椎动物——鱼类开始在海洋中繁衍。作为用鳃呼吸的脊椎动物,它们只能生活在水中。
两栖类比鱼类有了一点进步,它们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够用鳔呼吸。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两栖类还进化出了有五趾的肢以代替鱼鳍。不过,两栖类的幼年时代,还需要在水中以蝌蚪的形式生存。
在离开水生活方面,爬行动物更进了一步。它们在幼年蝌蚪时代不必待在水里,而是可以在卵内度过了。不过,作为代价,爬行动物也失去了在水中呼吸的能力。
哺乳动物呢?与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相比,它们在某些方面进化得更为“激进”。它们生出了毛发,这有助于它们调节体温,适应不同的气候变化。哺乳动物也有“卵”,可是这个卵的孵化过程却是在母体体内进行,所以它们表现出了胎生的特征。在幼体出生以后,哺乳动物还要哺育幼体,用自身分泌的乳汁喂它们,哺乳期有长有短。这一系列特征就决定了哺乳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比如蝰蛇,它也是胎生的,不过之所以它不是哺乳动物,就是因为它一不哺乳,二不会哺育幼体。
在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大灾难中,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成功地躲过一劫,并趁机成为世界的主宰。这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因为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远超爬行动物;在保护卵和哺乳幼体方面有独到的方法。鸟类孵卵,哺乳类怀胎,再加上对幼体的喂养和“教育”,让它们更有可能不断繁衍下去。与之相比,爬行动物对其后代简直称得上是漠不关心了。
是否有毛发是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不过,也有例外。某些特殊的爬行动物也有毛发,但是它们却不是胎生。比如鸭嘴兽和食蚁兽。它们产卵,而且不给幼体哺乳。可以说,它们就是古生代特殊的爬行动物延续至今的代表——它们是长着毛发的爬行动物。类似这样的特例,在现在的大自然中还有许多。
哺乳动物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家庭性,或者说,哺乳动物都是有“家庭”的。这个家庭会给新生的幼体最好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幼体会得到“教育”。如果把一只蜥蜴的一生和任何一只哺乳动物的一生做对比,你会发现,蜥蜴的一生是多么的孤独。除了自己经验的总结,它们不会得到其他方面的“培养”。可是哺乳动物却会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经验。这个经验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在始新世下期之前,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已经进化成熟。它们在幼体阶段会受到父母的哺育和“教导”。模仿父母生存的本领,已经是它们发育的一部分,不管是鬣狗、犀牛,还是人类都是这样。也许这个教育的效果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但这个过程却永远不能忽视。因为它引起了一场生物历史的变革。
所有的变革都是从细微处开始萌发的。古生代后期小溪里的泥鱼的鳔,长了能帮它度过旱季的血管——从世界范围来看,这应该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了,可是它却打开了一扇大门,一扇让陆生脊椎动物得以上升到世界生物界主宰地位的大门。同样,古生代前期的一些两栖动物因为变异而延迟了它们的孵卵,这对于小蝌蚪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可是它却为中生代大量爬行动物胜利地克服旱地做了准备。
哺乳动物的祖先们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开始了胎生和哺幼的训练。这个变革的重要意义,即使是人类也是到了今天才开始领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