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罗马和迦太基两个共和国能够和谐相处,甚至彼此结为同盟,人类历史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假如亚历山大能活得更久一些,也许这两个国家能合二为一。可是,这些都不过是“假如”罢了。迦太基共和国的统治阶层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罗马元老院对利益也有越来越大的欲望。双方之间在迦太基控制的西西里领地发生激烈碰撞。对于迦太基的西西里岛,罗马人垂涎已久。可是罗马全国上下都对迦太基强大的海军力量深感敬畏,所以双方一直相安无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共和国日益强大,碰撞就不可避免了。历史学家把两个共和国之间爆发的这次冲突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战争爆发。当时西西里岛并不是完全属于迦太基的,岛屿东端的墨西拿属于希腊国王管辖。公元前289年,一队雇佣兵抢占了墨西拿;次年,希腊王国发兵反攻。战争持续多年。后来,出于利益考虑,迦太基主动出兵相助,他们派遣军队帮助希腊反攻墨西拿。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作为海上霸主,拥有强大海军的迦太基有义务维持海上秩序的安宁。为了自保,雇佣兵们向罗马求援。对西西里岛垂涎三尺的罗马马上派遣执政官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率兵进入了墨西拿。就此,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的战争爆发。

第一次布匿战争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可是史学家却对此兴致勃勃:“罗马人知道自己将同迦太基开战,可是他们却对此持支持态度。因为驻防在西西里岛的迦太基军队对意大利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观点左右下,一场持续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战争打响,而率先挑起战争的罗马也损失惨重。

面对强势的罗马军团,墨西拿的拥有者希腊国王很快就背叛了迦太基。于是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战争中心很长一段时间里定在了由后者占领的阿格里琴托城。双方在城下展开了激烈的堑壕战。由于瘟疫和后勤补给问题,双方损失惨重,仅罗马人就损失了3万大军。公元前262年,迦太基军队最先支撑不住弃城而逃,一路后撤到西西里岛西部的堡垒区域。这里离非洲大陆很近,迦太基人凭借优势的海上力量可以很容易地给自己军队提供支援。如果这种局面僵持下去,最后失败的一定是罗马军队。可是一场大海战改变了战局。

自萨拉米斯战役以来,欧洲各国海军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的主要海战船型是有三排大桨的帆船。作为海上强国,迦太基的制式战舰拥有5排桨。庞大的军舰让迦太基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撞断对手的船桨。罗马人的军舰显然无法与这种大船相抗衡。不过幸运的是,他们从一艘搁浅的迦太基军舰上学到了这种造船技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罗马人就造出了100艘五排桨帆船和30艘三排桨帆船,希腊同盟军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水兵。此外,罗马人还创造了新战术:他们不再靠撞击取胜,而是靠一种新的、可以帮助士兵跳帮[1]的装置去打击对手。罗马人在自己的战船上塞满搏斗兵,然后当与迦太基战船擦肩而过时,依靠跳帮装置将士兵投放到敌人的军舰上——这种战术改变了当时世界海战的模式,也改变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进程。

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战船。这种船备有协助士兵跳帮的突击桥。依靠这种新战术,罗马海军打败了强大但是作战模式僵化的迦太基海军

公元前260年,罗马人在米列海战中大获全胜,俘获或摧毁迦太基战舰50余艘。公元前256年,迦太基又在埃克诺木斯角海战中大败。这一次,他们的战舰被击沉了30余艘,被缴获了64艘。在两次海战中,迦太基人思想上不接受新事物、战术死板的缺陷暴露无遗。接下来的战争中,罗马人的优势越来越大。埃克诺木斯角战役后,罗马人得以从海上入侵非洲。一支装备不足的军队一路猛攻,一直打到了距离迦太基不远的突尼斯才遭遇了失败。在此期间,罗马海军曾经因为遭遇风暴而全军覆没,但是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又造出了拥有220艘战舰的第二舰队,这对迦太基而言具有极大的威胁。

公元前251年,罗马军团在巴勒莫击败迦太基陆军,缴获战象104头。凯旋的军队在罗马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胜利大游行。不过在接下来的大战中,罗马军队没能攻克迦太基在西西里岛上残存的要塞。公元前249年,罗马人在大海战中失利,第二舰队损失战舰180余艘;同年,罗马海军又先后损失了第三舰队的120艘战舰和800余艘运输船。

此后,精疲力竭的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此间迦太基人始终占据了海战的上风。为了扭转颓势,罗马人东拼西凑组建了有200余艘舰船的第四舰队,并在公元前241年击溃了迦太基人最后的海军舰队。公元前240年,山穷水尽的迦太基求和了。

战后,根据合约,除希腊国王在西西里的领地外,西西里岛其他部分都并入了罗马版图。这里成了罗马一个被征服的行省,他们与罗马其他行省一样向中央缴纳贡品和税收。除外,迦太基还付出了3 200塔兰特的战争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