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诸皇帝
受爱国主义情绪的干扰,西方学者往往会对恺撒即位后建立的罗马帝国给予过高的评价,认为它在国家组织、文化事业和社会安宁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而之后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传统均继承自罗马帝国。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仅仅存在400余年就分崩离析的罗马帝国并不是最重要的国家,它后面的拜占庭帝国也并不是罗马帝国真正的延续,而是亚历山大希腊帝国的延续——拜占庭人说希腊语,其帝王虽然沿用罗马的尊号,但这个尊号已经应用得很普遍了。
在罗马帝国统治的400年间,战乱和安宁间杂存在,但歌舞升平的时间总共也不超过200年。这与同时代稳健发展的中国、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埃及以及被闪米特人征服前的苏美尔相比,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灿烂罢了。就是波斯帝国和印度,其文化发展也不比罗马弱。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罗马能够得到如此盛名,完全是沾了它后裔繁荣昌盛的光。
罗马的元首——我们更习惯于把他们称为“皇帝”,可以分为两系。第一系有以下几位:
屋大维(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史称“奥古斯都·恺撒”。他在位期间,对帝国内部政府机构和财政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能够在官吏中树立遵纪守法和廉洁奉公的精神,他准许平民上诉。不过,在帝国边界问题上,奥古斯都犯了错误:他把莱茵河和多瑙河划定为帝国欧洲边界,这就意味着放弃了对日耳曼的控制,殊不知要想保持欧洲的稳定,日耳曼是重中之重。在幼发拉底河流域,他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放任亚美尼亚独立,导致那一地区始终战乱不断。当然,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他想先稳定内部,然后再向外扩张,可真实情况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古罗马描述角斗场角斗士迎接皇帝的画作。类似尼禄的荒淫无道的罗马皇帝比比皆是
提比里乌斯(14—37年在位),在史学家眼里,他是一个治国能手,但在当时的罗马人民那里他却饱受排斥。据说提比里乌斯荒淫无道,整日沉浸溺酒色。可是即便如此,他当政时期罗马帝国却依然繁盛。只不过我们现在发现的资料都是对他不利的,所以也很难断定真实情况如何。
卡利古拉(37—41年在位)据说神经方面有问题,可是在他当政的4年时间里,罗马却一切正常。他似乎曾经有恢复罗马议院和共和制的想法,但很快被军队制止。最后他在皇宫被奴仆刺杀身亡。
克劳狄乌斯(41—54年在位)是卡利古拉的叔父。卡利古拉死后他被军队推举上台。虽然克劳狄乌斯才能平庸、天赋不高,可是他却极为勤政。不管是拓展罗马帝国西部疆域还是占领不列颠南部,都显示出他非同一般的功绩。后来,他被养子尼禄的母亲阿格丽皮娜毒死。
尼禄(54—68年在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与提比里乌斯非常接近。虽然他荒淫无道,但是罗马帝国深厚的底蕴还是支撑他掌权达14年之久。尼禄饱受诟病的事情是他杀死了深爱他的母亲和妻子。杀害母亲是因为他嫌她过于啰唆,杀害妻子是因为他迷上了一个名叫波佩亚的女人,后来尼禄和波佩亚结婚了。当时的皇帝在选择配偶上,并不比一些只知道感情用事的人好多少。因为他们大多没有强大的宗教精神支撑,也没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怀,所以他们娶的女人很多都是穷凶极恶且目不识丁的人。再加上皇帝往往不受法律约束,所以他们往往会把一瞬间的不满和冲动变成真正的恶行。
尼禄在罗马非常不得人心,广受攻击。但是他受攻击的原因却不是他杀害了自己的至亲,而是因为不列颠的一位皇后率众叛乱,罗马军团受到惨重损失;此外,当时意大利南部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造成巨大损失。这些加在一起,民众心中的迷信恶习就被彻底引爆了。他们也许会容忍一个荒淫的君主在位,却绝不允许他给国民带来厄运。驻西班牙罗马军团老将加尔巴自立为帝,率先造反。68年,尼禄因援军迟迟不到而自杀了。

13世纪罗马雕塑艺术品:饱受争议的安敦尼·皮乌斯
加尔巴不是唯一一个想当皇帝的军阀。莱茵河军团、帕拉廷军团和东方军团的统帅们都想爬上那个位置。因此,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罗马居然有了四位皇帝。其中最后一个是来自东方军团的维斯帕西安。他实力强盛,所以最后彻底坐稳了帝位。至此,奥古斯都·恺撒这一系就宣告终结了。“恺撒”也从此不再是罗马皇室的姓氏,而成了一个称号。罗马民众被强迫崇拜皇帝,罗马皇权也就此带上了一丝东方色彩。
维斯帕西安、他的儿子提图斯和多米提安构成了第二个罗马帝国王朝——弗拉维王朝。多米提安被杀后,即位的一系列皇帝都和维斯帕西安没有了血缘关系,而只是继承关系。这一王朝被称为安敦尼王朝。涅尔瓦是多米提安死后的第一任皇帝,其次是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皮乌斯和马可·奥勒留。
在弗拉维王朝和安敦尼王朝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疆域又进行了扩张。84年,北不列颠被纳入罗马;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的三角洲地带也并入了罗马版图;特兰西瓦尼亚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被改名为达契亚。图拉真先入侵安息,然后又吞并了亚美尼亚、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至此,罗马帝国疆域达到了巅峰。不过,他的继承者哈德良就有些过分谨慎了——他放弃了图拉真在东方扩张的领地,放弃了北不列颠。为了抵挡游牧民族,他为城市修筑了高大的城墙。可是这一举措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当城市内部力量大于外部的时候,据城而守很有效果,可是如果反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哈德良曾经在不列颠中部修筑城墙,把不列颠一分为二,接着又在莱茵河、多瑙河之间修筑栅栏。在他当政期间,罗马的扩张势头渐渐衰弱,北部边疆已经对入侵的条顿人和斯拉夫人诸部落采取了完全的守势。
历史上对马可·奥勒留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个自命不凡的人。作为皇帝,奥勒留喜欢身穿祭司的服装去主持祭祀典礼,这种行为深为民众反感。此外人们还对他不能约束自己那恶贯满盈的妻子心怀不满。奥勒留的儿子康茂德是个典型的纨绔败家子弟,很难想象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会出现他这样的人物,所以有人甚至怀疑他的出身。不过,这纯属野史,毫无根据。抛开这些问题,奥勒留还算得上是一个一心图治的皇帝。虽然在他执政期内,罗马经历了一系列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而且国家还面临蛮族入侵和内部反叛的危机,但他最终还是维持了罗马的社会安定。法勒在《英国百科全书》中这样介绍他:
“奥勒留把自己视为人民公仆。公民登记、调解诉讼、提高公民道德、保护妇孺、压缩公共开支、限制格斗竞技、维修道路、恢复元老参政权、任贤管理、订立城市运输条例,等等,他都要亲力亲为。为此,他每天都要从清晨一直工作到深夜。因为他是皇帝,所以经常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观看演出,每到这时候,他或者看书,或者听别人议论,或者做笔记,以减少时间的浪费。奥勒留认为没有什么事是可以草率处理的,浪费光阴在他眼中是最重的罪过。”
不过,人们对奥勒留的印象还不仅如此。他是斯多噶哲学流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所创作的《沉思录》对人类灵魂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为他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
奥勒留去世后,罗马平静而美好的社会阶段宣告终结,他的儿子康茂德把罗马带入了一个混乱的时代。就当时的社会而言,罗马帝国已经平静了将近200年,从那以后的一个世纪里,罗马皇帝们开始荒淫暴虐。蛮族入侵和军队的溃退也日渐威胁罗马的生存。在那一阶段,也有几位皇帝称得上“有为”,比如,塞韦鲁斯、奥勒利安和普罗布斯。塞韦鲁斯是一个迦太基人,他的姐姐还因为不懂拉丁文而一直说布匿语。除了他们三个以外,这一时期的其他几个皇帝都是昏庸之辈,在历史上毫无作为。
混乱的罗马出现短暂的割据在所难免,所以有时候罗马会出现几个皇帝分别统治不同地域的情况。此外,也有些皇帝被入侵的外敌杀死,他们也值得我们注意,因为这说明罗马的整个体制在当时都是不稳定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
几个世纪中,罗马暴发了数次瘟疫,这对当时社会变迁和罗马种族式微起到了不小的影响。164年至180年,罗马全境曾暴发过一次大瘟疫。瘟疫所到之处,社会结构崩溃,民生凋敝,这一事件成了康茂德登基后罗马大乱的导火索。这场瘟疫也曾经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除了瘟疫,气候变化也引起了饥荒等灾难的发生。
在罗马帝国灭亡前夕,有几位皇帝曾试图拯救罗马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可是效果不佳。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描写一下在罗马200年的昌盛期间,罗马帝国人民生活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