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侣走上历史的舞台

僧侣走上历史的舞台

当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城市的时候,在这些城市中无一不存在一座或者一群庙宇。它们是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虽然城市中也有王宫,但很明显庙宇要比王宫更高大雄伟。后来,腓尼基、埃及和罗马的城市先后崛起,在这些城市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庙宇的存在。爱琴海人的城市——包括专门用来寻欢作乐的克诺索斯宫里,也都设有神龛,只不过这些神龛与城市普通住宅并不在一起罢了。

把眼界放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在古代文明的各个角落都有庙宇存在:非洲、欧洲、亚洲……有人类文明,就有庙宇的身影。《汉诺历险记》中的汉诺抵达了他心目中的非洲最西端,在那里,他专门修建了庙宇祭祀海格力斯。

可以推断,庙宇是伴随人类文明一起萌芽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两者就是一回事,因为最初的城市其实就是庙宇及其附属建筑。人们修建它是为了在播种季节能够有祭祀杀人的场所。那时候的庙宇都有一个祭祀的对象,它们大多是外表可怕甚至半人半兽的古怪神像。在神像面前,是用来祭祀的祭坛。古希腊和古罗马后期,神像渐渐成了人的形状。或者说,某一个人被认为是神了。庙宇就是为了供奉这个神像而存在的。

卡纳克·阿蒙神庙的柱状大厅 
Kurohito 摄

有庙宇就有在庙宇中侍奉神灵的专职人员——僧侣。僧侣往往人数众多,平时穿着与众不同的服饰。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虽然是城市居民的一部分,但从来不属于任何家族,而是自成一体。具体表现为他们有独特的姓氏,身处独立的阶级。这些僧侣大多是城市中智力高超的人。

僧侣的主要工作是维护庙宇和祭祀神灵。祭祀并不随便进行,而是有特定的祭祀时间和祭祀方式。最开始,播种期的祭祀对人类而言是最重要的。正是通过祭祀,人们有了季节和时间的概念。庙宇是按照它的节日计算时间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庙宇和祭祀的功能近似于现在的时钟和台历。除了祭祀和编制历法以外,庙宇还肩负充当人类活动的核心场所的责任。比如,一些相关的记载和文书就常保存在庙宇里,文字也起源于庙宇。早期的僧侣身兼医生和巫师两个职业。除了祭祀,人们也到庙宇里祈求神灵满足自己的愿望。在早期的庙宇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了私人目的而供奉起来的贡品。

围绕庙宇,人类形成最早的商业工业中心。4 000年前,乌尔城月神庙周围就已经有了商业圈和工业活动了。庙宇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庙宇作为土地所有者,许多人为之工作:有人租种庙宇的田地,他们要缴纳实物地租;妇女和一些皈依的信徒在庙宇的工厂里做工,羊毛纺织是其主要产业。这些经济活动都有详细的账目记录。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人类社会构成已经有了巨大变化。

早期在生产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猎人已经不为人所看重,以前的“边缘人士”——巫医、看守神龛的人、术士却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变化是因为人类思想进步造成的。就像前面我们曾经叙述过的一样,由于对陌生自然界的恐惧,原始人在思想上产生了向神秘力量寻求帮助的渴望,这就为庙宇和与庙宇有关的神职人员的崛起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庙宇中供奉的男女神灵大多是原始人类幻想的结果。在各种欲望、冲动、观念的影响下,各种神灵出现了。大多时候,某个神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人们有了某种观念。不过总体来看,神的起源是非常复杂的。神学家们对此各有各的看法。比如,缪勒教授就坚信太阳神和太阳崇拜。在他看来,古人没有贪欲、畏惧、权力欲,甚至没有幻想和梦境,有的只是对光明和生命的追求。当然,现在日出和日落依然存在,但它们只不过是比较美丽的两种自然现象罢了!

事实上,三四千年以前人类的大脑结构和现在我们的大脑结构几乎已经没什么两样了。我们在年幼时代产生的幻想,也许可以用来反映早期宗教起源时的情景。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忆起他童年时代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那么他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早期的宗教和神灵是那么怪模怪样和模糊不清了。

在宗教刚刚产生的年代,神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太阳神、河马神、鹰神、母牛神、各种奇形怪状的男神和女神、恐怖神、可爱神……甚至有些神灵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一块陨石让古人以为那是神灵下凡,并顶礼膜拜。在神灵中,还有些是人类想象出来的怪物。比如巴比伦的马杜克和腓尼基人及迦南人的巴耳就属于这一类。这种神灵,现在的儿童自己就能够把它们虚构出来。

阿努比斯神。胡狼头、人身,是古埃及神学体系中的灵魂守护神

从自身的情况折射,定居民族每想象出一个神灵,就会为它们设定一个配偶。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神大多是已婚的。与之相比,游牧民族则不愿意让他们的神拥有家庭。闪米特人的神就大多是单身。这说明,生活相对不稳的游牧民族在繁衍生子方面的欲望不是特别强烈。与给神灵一个配偶相比,他们更愿意给神灵弄一座房子住,同时给它们献上祭品。当然,这些房子是由祭祀或者其他神职人员居住的。神职人员一向希望神灵与凡人能够隔得远一些。疏远会让神的威望和神秘感大大增强。在神灵诞生以后,早期的庙宇和管理庙宇的神职人员就随之产生了。从一座小小的神龛发展到长方形的、设有神龛祭台与其他一系列设施的庙宇,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庙宇作为权力中心,是给人告诫和教诲的地方。这里有记录和秘密,有富有智慧和知识的领导者。于是慢慢地,它就成了整个社会的核心和“头脑”。不管是农民还是牧人,他们对庙宇总是深信不疑的。在他们看来,神灵居住在庙宇里,掌握着人类的吉凶祸福。为了能够求得神灵的保佑,人们必须给它献祭。这不仅能够讨得神灵的欢心,而且还能够换得神灵的仆人——神职人员的帮助。普通人对神灵是不会产生怀疑或者有丝毫不敬的,但庙宇中的僧侣,却往往会有更高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