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的长老敬畏
前面我们说过,在语言形成以前,原始人类的脑子里已经有了某些最基本的思想,这些思想源自自己的祖先习性和后天习得。比如,母猿有生育、抚养幼子的天性。幼猿不害怕母亲,却总是害怕猿群中的雄性头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为了保持统治地位,为了让母猿始终充当自己庇护的奴隶,处于统治地位的雄性头领会把所有雄性幼猿杀死或者赶出族群。这种情况在最初的原始人部落中同样存在,其思想根源就来自原始人的祖先。

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土著部落长老。在原始部落,长老们往往拥有无上的权威
从人类社会智慧启蒙的那一刻起,对部落中雄性头领——我们称之为“长老”——的恐惧就已经存在了。所有和长老相关的东西都是禁忌品,都不是部落其他成员,尤其是孩子所能触碰的。比如,孩子不被允许坐在属于长老的位置上。这种思想大多是孩子的母亲灌输给他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的进步,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禁忌观念慢慢深入人心。即使到了现在,禁忌思想在世界上那些落后的部落社会中依然存在。比如,兄弟和他的姐妹之间的禁忌;男子和他的继母之间的禁忌;等等。这些禁忌都源自原始人类对长老的恐惧。
既然对长老心怀畏惧,那么自然而然地,人们心里就有讨好长老的倾向。不仅仅要讨好活着的长老,就算长老去世了,人们依然要讨好他。即便长老已经死去很久,留在世界上的只有一个坟墓和一块墓碑,母亲们依然会向她的孩子讲述这位长老的丰功伟绩和恐怖之处。这样一来,死去的长老还会是部落成员的恐惧对象。如果这位长老曾经有赫赫战功,那么他甚至还会成为其他部落或者和他有仇的人的恐惧对象。久而久之,这位长老就成了部落的部落神。从对严父的恐惧发展到对部落神的恐惧,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个崇拜思想诞生的过程。
部落神和宗教长老并不仅仅局限于男性。站在长老对立面的,往往是比较有人情味、始终以慈爱面目出现的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起着照顾、爱护和辅导作用的角色,她们有义务把传承思想教给孩子——这其中就包括对长老的畏惧。大多数时候,母亲都是在房屋的一角悄悄教孩子应该如何去做,应该如何认识那些神秘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们有些东西和长老的那种率直和暴戾相比更难以理解,更玄妙而不可思议。所以,许多女性也就被披上了一层可怕的外衣。于是,女神和女长老出现了。在部落中,她们大多和神秘的东西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