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中的普通人

古代社会中的普通人

在前面,我们已经大略叙述了在新石器时代崛起的一系列古代文明国家的概况。但是这些篇章中主要描写的却不是社会上普通人的故事,而是能写能画、有一定思想的统治阶层的生活。在这些人之外,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大众是怎么生活的呢?

普通人的生活大多是跟随着社会活动的脚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与社会整体潮流往往相符合。社会的变化会引起普通人生活的变化。除了随大势而动以外,普通人的生活就再平凡不过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开垦土地数量的增加往往是普通人很难左右的;书写和学习文化知识也不是普通人力所能及的。大多数时候,这些普通人都是默默无闻,他们耕种着自己的那一小块土地,与妻儿生活在一起,饲狗养鸡,畏惧僧侣,抱怨生活的艰难。除了祈求统治者不去干扰自己的生活,这些平民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诉求。

公元前10000年时的普通人是这样的,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平民也是这样的,甚至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普通人也依然是这个样子的。

随着文明的发展,普通人的生活有了不小的进步。他们的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田地越来越高产,耕作技术也日新月异。这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当人们定居下来以后,自由和平等就慢慢消失了。因为人们为了获得安全、居所和食物,会付出自由与劳动作为代价。

紧接着,宗教崇拜出现了。普通人发现他们以往耕种的土地突然间不再属于自己,而是神的领地,于是他们不得不把一部分产出交给神灵或者是代表神灵的国王、贵族。国王、贵族会不时地要求自己领地的居民服徭役,或者做其他事情为自己服务,那些普通人也只有服从一途。

古代各个文明,在土地的所有权方面各有其特点:古亚述的耕地大多归耕种者个人所有,不过他们也需要缴税;在古巴比伦,所有土地都归神灵所有,农民要想耕作,必须取得神灵的允许;古埃及的庙宇和代表神灵的法老、贵族是土地的所有者,同时他们也向农民征收税款。要强调的是,这里我们说的农民并不是奴隶,他们之所以被束缚在土地上劳作,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由,而是因为他们除了耕种之外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他们往往居住在城镇村落里,然后在城镇村落周围的土地上耕作。这些城镇村落大多属于一个大家族,城镇村落里的居民相互之间都有亲属关系。

奴役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由于族长和首领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所以普通人和他们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慢慢地,普通人落到了从属地位。普通人对这种情况并不反感,因为在国王或者庙宇统治下生活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生活要容易很多——人类很容易在依赖中生存。而且,大多数人都没有为了自由而摆脱被领导、统治的意愿。他们大多安于现状。

布雷斯特德在他创作的《古埃及宗教和思想》一书中,讲述了许多事例,以证明公元前2000年的社会上也存在不满情绪,不过这些不满大多是单纯的抱怨,而不具有革命性。或者说,他们对社会秩序没有提出过挑战。比如,平民们有的对坑蒙拐骗和司法不公心存抱怨,有的对支付标准不公平而抱怨,还有的因为食物、生活条件过于恶劣而抱怨,但唯独没有人对法老获取权力和财富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