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制崩溃的原因
随着元首制的出现,罗马共和政体宣告终结,这个最早的公民自治社会彻底崩溃。
罗马共和政体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内部极不团结。在其刚成立的时候,所有罗马公民——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能够以公平、诚实的态度服从法律,重视法律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风貌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彻底消亡了。后来,由于货币金融的发展,帝国野心的发酵和罗马选举制度的紊乱,共和这个优秀的制度渐渐陷入了沉沦和消亡。罗马人的团结精神不是源于道德而是源于宗教的。所谓宗教,不过是献祭之类的迷信而已,它不包含类似犹太教那样的统一思想。当公民权渐渐衰落,公民对罗马的向心力减弱后,真正的团结也就不存在了。人人都开始依自己所想肆意妄为。这种情况下,让人在混乱的共和制和倒退的君主独裁制中做一个选择,后者就很容易占据上风。
对于皇帝,人们总是在内心有一丝期待:他不应该是一个渺小的普通人,而应该是一个有神圣人格的、不可侵犯的伟人。这种情况下,复辟登上帝位的人就很难满足人们的期望。后面我们会简略概述一下罗马的历任皇帝,由他们可以看出这种“很难满足”难到什么程度。在这些皇帝中,君士坦丁大帝是最有建设才能的一个。他知道自己不是那种有巨大能力的人,于是就转而试图扶持国内的宗教,让罗马人有一个新的信仰、新的宗教组织。它能够给罗马人一个精神上的依托,让罗马人形成一个内在的向心力。这是当时罗马人最缺乏的东西。
最后,欧洲和西亚文明由于恺撒而重返帝制。中央集权的帝制再加上基督教的辅佐,很快让一个和平、正义、幸福的世界秩序出现并从此持续了18个世纪之久。帝制以后,欧洲和西亚再次恢复了共和政体。其时,印刷、报纸和有条件的普及教育,以及沉浸于世界数个世纪的宗教思想都给了共和制很大的帮助。一直到今天,整个世界似乎还在为组建一个共和的世界而努力——这似乎就是昔日罗马人试图实现,但最后遭到失败的目标。
共和制要有数种条件才能最终实现。在还没有基督教的时代,罗马人很难把这些条件凑齐。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公民都应该普遍具有一定的政治常识,而且他们会普遍把国家视为归自己所有的东西,并且能够为国家主动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罗马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土面积很小,即使是家里的孩子,也会因为对父辈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耳濡目染而非常熟悉。可是当国家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还想要让公民都保持这种政治能力,就要进行有组织的,历史、法律和国家政策方针方面的教育。遗憾的是,罗马从来没有为此努力过——当然,在那个时代,想进行义务教育也没有可能,人们在思想上也没有这个认识。基督教诞生后,出于教义宣传的需要,才有了一系列成规模的教育活动。
事实上,即使有了广泛的普及教育,也只是为共和国的建立提供基础罢了。在接受教育之外,公民还应该获得及时的、丰富的和准确的消息,知道政府的一举一动,并且能够自由讨论时事。可即使到了现在,我们的政治家和新闻机构依然没有把这些做得尽善尽美。幸运的是,虽然做得不好,可还是做了,或者正要做得更好。在古罗马共和国,这些是绝不会有人去做的。公民们都是从道听途说或者街头演讲家那里获得政治消息。这些消息大多零散模糊,或者传闻有误,所以人们也就很难知道详细的情况。根据这些消息投票,自然也会出现颠倒黑白的现象。古罗马公民胡乱投票的事情,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述了。
既然罗马共和国不具备上面谈到的这些条件,那么最后帝制取代共和制也就成了必然。不过,取代罗马共和制的元首制和欧洲世袭帝制也有区别。罗马元首与美国战时总统类似,只不过其任期为终身而不是四年。罗马元首可以指定元老院元老,这就让他免于像美国总统那样受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制约。元首又兼任大祭司的职务,这是美国总统所没有的权利。罗马元首有指定继承人的权利,大多数情况下他会把自己的儿子、养子或者某个亲信推上继承人的位置。这些权利都不加约束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么无疑它是非常骇人的。而且民间崇拜皇帝的思想当时已经由埃及经希腊传入了罗马,所以,皇帝是神圣的半人半神的观念,也渐渐为罗马世界所接受。
能够提醒罗马元首,他还是一个能够死亡的凡人的,只有军队了。元首待在皇宫的时候,永远都不会觉得安全,只有他受军队爱戴的时候,他才能在宝座上坐得安稳。所以,每一个罗马元首都会辛苦勤政、时刻保持军队活力,并能够与他们密切相处。从某个角度来说,军队就是悬挂在元首头上的利剑,稍有差池,桀骜不驯的将军们就会把他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