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崛起和罗马共和制的灭亡

恺撒崛起和罗马共和制的灭亡

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的政治家们从来没见过日耳曼、俄罗斯、非洲和中亚的地图,就算是见过,他们也绝不会把它放在心上。罗马公民除了关注个人财富和安全以外,剩下的精力都投放在本国那些政治阴谋家和军事强人的互相攻讦上了。对于自己国家以外的世界,他们毫不关心。同一时期,东方汉朝使节抵达里海东岸时,他们只听说在西方还有一个曾经很伟大的文明。这里的人说起罗马,脑子里只对到过里海西岸的庞培和克拉苏有些许印象,但是他们都或者离开,或者灭亡了。

相传恺撒是经过剖腹手术才得以降生的。这在那个年代堪称神奇的经历。本图为图书插图,说的就是恺撒经剖腹产诞生的故事

每谈到这一时期的罗马,历史学家都会极为推崇尤利乌斯·恺撒。但是如果我们客观地、不带思想感情地去分析就会发现,恺撒绝不是人们形容的那样伟大,更不是什么半神半人。其他诸如以残暴闻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也绝不像史书所描述得那样过分。历史学家们在记述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个人喜好而文过饰非,这明显是一种失误。人们都说亚历山大曾计划征服迦太基、罗马和印度,只不过因为他英年早逝,所以这些计划才没有付诸实施。可事实上,他在征服波斯后从来没想走得更远。也许他的确有过这些宏伟的蓝图,但他却在为宠臣服丧、每日纵欲饮酒中耗尽了生命。

同样,恺撒之所以被人们交口称赞,是因为他打算征服欧洲、波罗的海和第聂伯河,这样就可以挽救罗马,使之免于灭亡。普卢塔克说,恺撒曾经率军绕过里海和黑海之北向日耳曼地区进发。可是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事实与这一记载并不相符。恺撒登上权利顶峰的宝座时,已经是一个秃头的54岁中年人。少年时的激情成为过去。他把自己沉浸在埃及的温柔乡里,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宴饮游乐长达几个月之久。后来,恺撒把她带回罗马,结果引起轩然大波。能够沉溺女色到如此地步,说明他已经堪称酒色之徒,至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绝不能算是人间雄主了。

罗马皇帝尤利乌斯·恺撒雕像

如果要坚持恺撒是个神人的观点,我们就必须讨论一下那不勒斯博物馆里的那尊半身像。这尊半身像容貌俊雅,风姿秀逸,额头宽大优美,这些特点符合传说中恺撒的容貌。可是我们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这尊半身像就是恺撒。恺撒的那些几乎可以称得上“暴行”的作为也无法和这尊半身像的庄严朴素相吻合。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座半身像其实是人们对他进行美化的结果呢?

恺撒年轻时放荡不羁,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他在驻扎比提尼亚期间曾经因为恶行而声名狼藉。他背叛同伴,充当无赖和阴谋家的同伙。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除了追求个人的飞黄腾达以外,没有任何更远大的目标。虽然他出身贵族,但却以“平民的代表”形象进入政界。为了举办奢华的公共节日,他挥金如土,甚至不惜背负巨额债务。他还反对苏拉,怀念马略,其原因仅仅是后者是他的妻族。恺撒曾经与克拉苏和庞培共事。克拉苏死后,他马上与庞培决裂。公元前49年,两人公开招募军团在罗马展开争霸战。第二年,庞培战败逃亡埃及。在那里,他惨遭杀害。恺撒就成了罗马的主人,其权势比往日苏拉还要强盛。

公元前46年,恺撒成为独裁者,任期10年。可是在第二年,他就进一步成为终身独裁者——虽然没有登上世袭皇帝的宝座,可是也成了终身皇帝。恺撒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在此后4年里,他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政治改革:改组了地方行政构架;试图重建科林斯和迦太基,以恢复罗马的海上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埃及艳后对恺撒心智的影响非常明显,他甚至和之前亚历山大类似,开始相信所谓的“神灵”。恺撒曾经和他的朋友们就神权展开讨论,这些讨论昔日亚历山大也曾经进行过。就希腊化的东方而言,让统治者身具神性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更接近雅利安文化的罗马,这种做法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安东尼曾经跟随恺撒征战,是他的副统帅,也是对恺撒阿谀奉承最严重的人之一。据记载,在一次运动会上,安东尼曾试图给恺撒强行戴上一顶王冠。恺撒有些犹豫,但看到人们多显露出不悦的神情后,就拒绝了。可是他还是采用了象牙权杖和宝座这些罗马古代国王的传统标志。他把自己的画像和雕塑带到神庙里,与众神并列,并且在下面标注为“无敌之神”,然后特别设立祭祀祭拜。很明显,这些做法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大志向,而仅仅是为了自我夸耀罢了!仔细思考,哪个雄才大略的人会做出类似这样的举动呢?

公元前44年,恺撒被自己的“朋友”和“支持者”杀害了,因为他们不能容忍恺撒如此掠夺权利。那一天,恺撒被包围在元老院里,身上被刺23处,最后倒在庞培雕像下死去。主持刺杀的布鲁图斯原本还想发表一下演讲,可是混乱中元老院的议员们都仓皇逃散了。时间过去了半天,罗马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刺客拿着带血的凶器在城里列队行走,可没有任何人进行阻拦。当然,也没有什么人敢追随他们。后来,舆论反过来攻击刺杀者,凶手纷纷受到攻击,于是这些人或者躲藏起来,或者逃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