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蒂亚和恰米利卡山战役

普拉蒂亚和恰米利卡山战役

留在色萨利的波斯军队在马多尼乌斯带领下又和希腊人拼杀了一年。公元前479年,他在普拉蒂亚与希腊军队的一场大战中战败身亡。就在同一天,波斯海军和另一支陆军在伊朗的恰米利卡山附近也遭到了惨败。当时,畏敌如虎的波斯海军把自己的军舰拖到岸上,用它们建造了一座围墙,可是登陆的希腊人攻破了围墙,随后他们乘胜追击到达达尼尔海峡,摧毁了剩余的浮桥。从普拉蒂亚撤退的波斯败兵不得不乘船渡过海峡——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第二次远征欧洲的失败给波斯帝国带来巨大灾难,中央集权受到很大打击,爱奥尼亚人等被统治民族开始举行第二次对波斯的反叛。希罗多德的《历史》第九卷到此结束了。生于公元前484年的希罗多德在普拉蒂亚战役发生时,刚刚5岁,所以《历史》一书中关于这次大战的细节都是他从参加过大战的老人那里听来的。此后,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公元前449年前后才彻底结束。期间,希腊人还支持埃及发起过一次针对波斯的叛乱,不过这次叛乱失败了。战争结束时,除了塞浦路斯和埃及还受波斯统治以外,小亚细亚和黑海的希腊城邦都是自由独立的。

希罗多德出生于爱奥尼亚希腊城,是波斯帝国的臣民。战争结束时,他刚刚35岁,所以有机会到巴比伦和波斯各地参观。公元前438年他去雅典游历,那时候他的《历史》已经可以朗诵给别人听了。

“希腊各城邦只有结盟才能抵抗波斯进攻”这一观点,希罗多德完全认同。甚至有读者认为他之所写这部历史著作,就是为了促使希腊走向统一。这种大一统观念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希斯提艾奥斯的女婿阿里斯塔戈拉曾经给斯巴达人看一块青铜板,上面刻着世界地图和江河湖海。他对斯巴达人说:“那些野蛮人(波斯人)生性怯懦,与之相比你们的战争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他们用弓箭和短矛作战,战时穿着普通的裤子和帽子而不是盔甲。在你们的武器和纪律面前,波斯人很容易被征服。他们拥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金、银、青铜、绣花的外衣、牲畜和奴隶。如果你们想要,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归你们所有。”这个建议在百年以后果然实现了。

自从公元前465年薛西斯被谋杀于宫中后,波斯人再也没有了征服欧洲的欲望。关于波斯帝国发生的事情就很少有人提及了,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如对希腊诸城邦了解得多。那时候希腊文学繁盛,大量史实被记载下来,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普拉蒂亚之战以后,波斯丧失了元气,整个国家迅速进入了衰退期。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先后走上过历史舞台;埃及、叙利亚、米底都发生过叛乱,波斯内部的王位之争更是此起彼伏。总之,波斯的这段历史就像巴比伦尼亚、亚述和埃及的古代历史一样,平淡无味。充斥史书间的,只有宫廷的罪恶、牺牲的庄严和道德的败坏。

拓印的居鲁士二世雕像

在这段历史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居鲁士二世曾经招募一支希腊雇佣军进军巴比伦尼亚,结果在战胜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时候,不幸身死。他遗留下的1万希腊雇佣军失去雇主,无奈只得退往海岸。这件事情促使一部伟大的希腊文学作品诞生,它就是《远征记》。写这部书的人是希腊雇佣军的首领色诺芬。他开创了当事人撰写作品描写战争细节的先例。

谋杀、叛乱、惩罚、灾难、合纵连横……可惜的是,再也没有一个像希罗多德那样的人把这些波斯的历史细节记录下来。

雅典在击退波斯侵略军以后,又出现了短期的繁荣。不过很快他们就遭到了瘟疫的袭击。当时雅典的统治者伯利克里都因此丧命。在这混乱的局势里,色诺芬的1万雇佣军散落在了希腊各个城邦中定居下来。他们给这些城邦带去了一个出自阿里斯塔戈拉的观念:波斯富有而脆弱,要征服它轻而易举。

【注释】

[1]注:希腊迈锡尼文明重要遗址。

[2]注:伊朗古城,曾为古波斯帝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