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和卡托精神

卡托和卡托精神

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维持了22年的和平。可是大战过后,两国都陷入了混乱之中,人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虽然战争停止了,可是社会文明却没有丝毫的进步。在迦太基境内,大量归国士兵退伍,他们没有生计,只能四处劫掠。田地因此而荒芜。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残忍地镇压骚乱,数千人被处以死刑,撒丁岛和科西嘉岛都陷入了叛乱之中。罗马境内也不太平,趁对手自顾不暇,高卢人挥军南下大举入侵,可他们很快就遭遇了失败,损兵折将4万余人。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在占领阿尔卑斯山以前,罗马称不上高枕无忧。面临高卢人的入侵,惊慌失措的罗马人居然想出了用人献祭的荒唐主意,这又从侧面显示出布匿战争后罗马人在思想上的退步

昔日迦太基统治海洋时,虽然海上的“法律”明显倾向于迦太基,但至少是有秩序的。可是随着迦太基的没落,亚得里亚海变得海盗横行。在此期间,罗马人又把征服的目光转向了迦太基的两个叛乱行省:撒丁和科西嘉。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酝酿。

经过第一次布匿战争,双方已经对对手的实力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如果罗马能够正视对手,或者他们更宽容一点,接下来的战争就不会爆发。可是罗马人骨子里还是争强好斗的,所以虽然毫无理由,但是他们依然出兵占领了撒丁和科西嘉,并且把迦太基的赔款增加了1 200塔兰特。此外,他们还强令正在西班牙进行扩张的迦太基不得跨过埃布罗河。罗马人的行为引起了迦太基人的仇恨,他们都下意识地把罗马看作天生的敌人。

仇恨有时候会左右人的行为,极端的仇恨更是会引起暴力冲突。所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情绪,它不管是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还是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都起着很明显的作用。世界上引起战争的根源中,仇恨是最常见的一个。第一次布匿战争在迦太基人心里种下了仇恨和排外的种子。

罗马共和国晚期创作的卡托半身像

哈米尔卡·巴尔卡是当时在迦太基崛起的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时刻念念不忘要摧毁罗马。在他影响下,他的女婿哈斯德鲁拔和外孙汉尼拔都成了让罗马人谈之色变的人物。当时的迦太基亟须恢复海上力量,可是哈米尔卡却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为了能够获得进攻罗马的通道,他试图征服、整顿西班牙。公元前236年,哈米尔卡就任西班牙总督。后来我们可以从汉尼拔的回忆录中发现这段经历,那一年,这个11岁的孩子被父亲告知,他将用一生的时间与罗马作对。

巴尔卡家族数代人被仇恨迷住心窍这种事,不过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后遗症罢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战争让交战双方都深受其害。当11岁的汉尼拔牢牢记住对罗马的仇恨时,一个名叫卡托的两岁的坏脾气小孩正在罗马托斯库卢姆的一所农舍旁边玩耍。卡托活到了85岁,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摧毁他人的幸福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卡托英勇善战,而且其政治生涯也始终一帆风顺。他在驻防西班牙期间,曾经以“残酷”闻名天下。虽然他总是摆出一副卫护宗教和公共道德的样子,可那不过是虚假的面具罢了。在这个幌子掩盖下,所有新生的、优美的事物都会遭到无情的打压——穿着盛装、妇女化妆、社会娱乐和自由议政均在此列。如果谁冒犯了他,那就会招来他一串的以“维护道德”为名的攻击。后来,卡托出人意料地成了督察官,被授予可监视公民生活的权利。这让卡托得到肆意攻击政敌的机会。例如,他曾经以“白天在女儿面前亲吻妻子”的罪名将曼利乌斯逐出元老院;由于自己对希腊语一窍不通,所以他极力排斥希腊文学,可是晚年在读了狄摩西尼的著作后又转而对希腊文学大加赞赏。卡托用拉丁文撰写了大量关于农业和古罗马美德的书籍,从中我们可以看清他的思想脉络。在这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奴隶只要没有睡着就应该干活”“牛马和奴隶一旦年老就应该被卖掉”这一类的话。看到这些,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他轻易抛弃自己的战马以节省运费的行为了。卡托对别人拥有花园感到厌恶,所以他在罗马下令断绝灌溉花园的水源。在宴会上,他会拎着皮鞭四处巡视,以查看仆役是不是有失礼的地方。他对自己的品德非常满意,在著作的字里行间都显示出了一种得意扬扬的情绪。他在描写一次自己指挥的战役时写道:“当看到卡托率军追击的时候,人们都交口称赞,说卡托受罗马人民的恩惠少于罗马人民受卡托的恩惠。”

晚年的卡托贪恋女色,甚至与一个女仆私通。卡托的儿子劝诫父亲,结果卡托就娶了自己秘书的女儿为妻。秘书虽然不满意,可是也只能忍气吞声。这个始终崇拜古罗马道德的人,最后却不能自尊自爱。

卡托最后的功绩是促使罗马进行了第三次布匿战争以摧毁迦太基。当时他被任命为大使到迦太基调停迦太基与努米底亚的纷争。在迦太基,卡托被当地繁华奢靡的环境所震惊。从那里回国以后,每次召开元老院会议他都会大声疾呼:“一定要毁灭迦太基!”布匿战争时,罗马的掌权者就都是类似卡托这样的人。他们与“汉尼拔”们针锋相对。从这些人身上,我们可以判断那个时代的格调和特质。

西方两个共和国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后,不管是精神还是道德上都受到了巨大的摧残和影响。在这方面,罗马受到的打击更大。所以第二次和第三次布匿战争绝不是理智的做法。后世历史学家撰写的关于罗马和迦太基政治家“政治直觉”的内容,都是荒谬的。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已经陷入了一片黑暗。拥有改变世界潜力的两大民族,最后却陷入火拼的悲惨境遇,迦太基更是因此被罗马毁灭,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