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民族的发源

拉丁民族的发源

从这一部分开始,我们要着重介绍一下挺立在西地中海的两个共和国——罗马和迦太基。罗马人建立了比亚历山大通过征服建成的帝国还要大许多的国家——罗马帝国,并且这个国家绵延存在了几个世纪之久。罗马帝国的政体与之前任何一个东方帝国的政治结构都有所不同,这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一直处于变动不安的状态中,灵活而具有可转移性的货币慢慢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被人们所熟识。在货币的影响下,富人和穷人、富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在慢慢改变。

罗马帝国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不是由类似萨尔贡、居鲁士、亚历山大那样的伟大帝王建立的,而是由一个共和国建成的。它的出现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新集权和统一力量不断发展的必然。在详细介绍罗马帝国形成的过程前,我们要先来看一看在此之前意大利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公元前1200年前,在亚述帝国还没有兴起、克诺索斯还没有毁灭的时候,伊比利亚地中海种族的暗白人占据着意大利和西班牙。与随后南下的雅利安人相比,暗白人在人口数量和文明程度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到公元前1000年,来自北方的雅利安人已经占据了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他们与当地的土著居民通婚,其后代操雅利安语的变种——就是后来的意大利语群。意大利语群与克尔特语非常相似,这种语言不仅被意大利地区的雅利安人所使用,而且生活在台伯河以南和以东平原上的拉丁诸部落也都在使用。这一点看上去非常有趣。

在当时,希腊雅利安人已经在希腊稳住了脚跟,而且其足迹通过海路踏上了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后来,他们在法兰西的里维埃拉建立了殖民地,不久又在古老的腓尼基殖民地遗址上修建了马赛。

除了希腊人,还有一个民族跨海来到意大利。从这个民族遗留下来的画像看,他们应该是一个淡棕色肤色的人种。许多学者认为他们是被从东方的希腊和小亚细亚驱赶出来的暗白人,在意大利,他们被称为“埃特鲁斯坎人”。埃特鲁斯坎人与雅利安种的希腊人在意大利展开激烈竞争,最后前者占据了上风,他们从对手手中抢到了意大利台伯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这种情况与希腊完全不同。在希腊,雅利安人获得了统治地位。虽然在意大利的埃特鲁斯坎人击败了雅利安人,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很野蛮,事实上,在意大利生活的各个民族中,他们应该算得上是最文明的。他们修建的迈锡尼式堡垒、发明的先进金属工业、使用的造型优美的希腊陶器……这些都在彰显着这个文明的发达。相比之下,生活在台伯河另一边的拉丁人就要粗野落后许多。

在传说中,被母狼收养的罗慕路斯和雷慕斯两兄弟创建了罗马城。这个传说固然有些荒谬,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意大利当时的荒凉

那个时代的拉丁人是一个农业民族,他们崇拜朱庇特神,在阿尔班山上建起了朱庇特神庙。在这座神庙里,拉丁人举行各种重要的典礼仪式。不过,拉丁人居住的城镇却不在神庙的周围,神庙只是一个临时的集会之地。拉丁人聚居的城市主要有12座,其中一座位于台伯河上的一块浅滩附近,那里有拉丁人和埃特鲁斯坎人进行交易的中心。渐渐地,这座城镇成了罗马的发源地。商人、犯了罪的拉丁逃犯……各类人等都聚集在这里。随着人口的增多,浅滩附近的7座山丘都出现了大量聚集区,最后它们合并成了一坐大城。

在传说中,罗慕路斯和雷慕斯两兄弟创建了罗马城。这对兄弟在婴儿时代被父母抛弃了,一头母狼收养了他们。在现代的历史学家眼里,这个故事固然是荒谬的,不过母狼的出现也从侧面展示出那个时候意大利的荒凉,这和现在漫山遍野都是葡萄、橄榄的美景完全不能比拟。历史学家把罗马的建国时间定在了公元前753年,可是在古罗马广场的地下,人们还发现了大量更早的埃特鲁斯坎人的墓葬。在所谓的罗慕路斯墓碑上,人们还发现了已经模糊得看不清的埃特鲁斯坎文字。这说明埃特鲁斯坎人的历史要比罗马的历史久远得多。

罗马城位于拉丁人和埃特鲁斯坎人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极不利于防守。罗马城最开始时是由拉丁人统治,后来埃特鲁斯坎人取代了他们。可是,埃特鲁斯坎人的统治粗暴野蛮,所以很快他们又被赶下了台,拉丁人重新上位。最终,罗马成为一个讲拉丁语的共和国。这段历史大概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同一时期,孔子开始周游列国,乔达摩开始收徒传教。

罗马城的朱庇特神殿遗址。这里曾经是罗马人抵抗高卢人侵略的最后据点

拉丁人——也可以叫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之间的斗争,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详细叙述了。埃特鲁斯坎人军力强盛、文明发达、人口众多,如果他们与罗马人爆发战争,罗马一定会陷入苦战。不过,埃特鲁斯坎人连续遭到两次重大挫折,这让他们的整体实力迅速下降,以至于再也不是罗马人的对手了。这两次挫折分别是:公元前474年,埃特鲁斯坎人在西西里同希腊人爆发冲突,大败的埃特鲁斯坎人丧失了全部的舰队;高卢人由北向南大举进攻意大利,埃特鲁斯坎人惨遭劫掠。事实上,高卢人给埃特鲁斯坎人带来的灾难还不仅仅是人力物力上的损失,由于他们和罗马人一南一北同时进攻埃特鲁斯坎人,所以让其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经过一场漫长的、断断续续的战争,罗马人终于夺取了埃特鲁斯坎人的韦伊堡垒。这个堡垒离罗马只有几英里远,是对罗马人最具威胁的堡垒。失去了它,埃特鲁斯坎人再也无法保持对罗马的强势了。被人们广为熟知的麦考莱创作的《古罗马之歌》,讲的就是罗马人在这一时期与埃特鲁斯坎人做斗争的故事。

高卢人的南侵给意大利带去了空前的浩劫。意大利半岛上,不管是埃特鲁斯坎人还是罗马人都遭到了侵略者的大肆掠夺。公元前390年,罗马城被高卢人攻破,最后还在坚守的只有朱庇特神殿所在的城堡了。据野史记载,高卢人曾经想趁夜偷袭朱庇特神殿城堡,可是一群被惊吓得嘎嘎大叫的鹅让他们功亏一篑。后来,也许是因为攻城器械准备不充分,也许是因为瘟疫流行,又或者是罗马人给了高卢人足够的赎金,高卢军队撤军开回了北方。后来,高卢人又曾经多次南下侵略,但再也没有到过罗马。

率军劫掠罗马的高卢将领叫布伦努斯。据传说当他收取罗马人的赎金时,曾经因为怀疑称量黄金的衡器不准而与罗马人争吵过。他充满鄙夷地用宝剑砍破了天平,说:“所有被征服的人都活该遭难。”这句话后来出现在所有关于赎金和赔款的争议中。

在这次大战后的50年里,饱受战争熏陶的罗马人连续掀起战火,以图获得拉丁人霸主的地位。罗马城被焚毁的灾难没有让罗马人一蹶不振,相反还让他们更加精神抖擞。虽然在战争中罗马平民遭受了巨大痛苦,可是他们对此并不计较,因为他们认为被其攻击的那些国家的人民更加悲惨。到公元前290年,以意大利中部的阿诺河和那不勒斯为界,在此以南的地域都处在了罗马的统治之下。彻底击败埃特鲁斯坎人之后,罗马的疆域在北方与高卢人接壤,南方则与希腊在意大利的殖民地(大希腊)相接。在与高卢人接壤的边境线上,罗马人修建了大批的防御城堡。受这条防线的阻挡,高卢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劫掠对象,由意大利转向了巴尔干半岛。

古希腊的历史和城邦政治前面我们已经详细阐述过了。由于受不同城邦的操控,在意大利建立殖民地的希腊人也分裂为许多不同的势力,他们之间甚至没有共同的管理规则或政策。例如锡腊库扎和塔兰托姆就是这些希腊势力的代表。罗马势力的扩张让生活在意大利的希腊人大为惊恐,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得到亚得里亚海对岸本土的援助。这一求援正中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的下怀。地理上,伊庇鲁斯是希腊本土最靠近意大利的部分,亚历山大的母亲就是这个王国的公主。大希腊殖民地正巧位于伊庇鲁斯国王和罗马之间,这与50年前希腊本土位于马其顿和波斯人中间的情况很类似。

皮洛士是亚历山大的亲属。亚历山大死后,伊庇鲁斯曾一度被马其顿吞并,可后来他们又独立了。皮洛士掌权的时候,伊庇鲁斯正处于独立状态。作为一名有才能、有进取心的君主,皮洛士计划征服意大利和西西里。他曾经率领自己手下的精锐军队与罗马军团对阵。当时的罗马人还很欠缺战争经验,所以根本抵挡不住皮洛士的进攻。面对皮洛士麾下有雄壮的步兵方阵、骑兵和来自东方的有20头战象的战象部队,罗马人一溃千里。公元前280年和公元前279年,他两次击败罗马军队,占领了罗马大片领土。此后,他停下脚步,把攻击目标转移到了西西里身上。

对于皮洛士进攻西西里的行为,海上强国迦太基极为反感,因为他们不想让西西里落入任何一个强国的手中,而在迦太基人眼里,罗马远远称不上“强国”,皮洛士的伊庇鲁斯则不然。因此,迦太基与罗马人联合起来对抗皮洛士。为了支持罗马人继续战斗,迦太基派遣一支强大的舰队出现在台伯河口。

迦太基和罗马的联合给皮洛士带去了巨大的麻烦,他甚至都没有和迦罗联军好好打上一仗就迅速后撤了。后来,他又试图单独攻击位于本尼凡托的罗马兵营,可是惨遭失败。公元前275年,皮洛士灰溜溜地退回了伊庇鲁斯。

据传皮洛士在离开西西里的时候,曾经预言说罗马和迦太基必然会以西西里作为战场大打出手。皮洛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迦太基的参战,可是最后战争胜利的果实却被罗马拿走了一半。虽然迦太基占领了西西里,可是罗马也把自己的疆域扩展到了意大利南端。两者隔着墨西拿海峡遥遥相望,新的敌对情绪不断攀升。11年后的公元前264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爆发战争,皮洛士的预言成真了——这是三次布匿战争中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