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达摩传
前面介绍了雅典和亚历山大城的文化、精神发展脉络,并由此见识了地中海地区人类文明发展的概况。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与地中海文明几乎完全相隔的印度,看那里又在发生着什么。
印度的文化完全是在自己的根基上成长起来的。由于在地理上,包括印度在内的东方与西方被崇山峻岭隔断,所以即使是迁到印度半岛的雅利安族诸部落,也很快与他们西方和北方的亲属失去了联系。这就决定了印度文化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在恒河流域发展的印度文明,更是特征鲜明。前面曾经说过,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在印度各地已经分布着一些从新石器时代发展起来的达罗毗荼文明,印度文明就是由雅利安文明与之相混合发展起来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希腊文化与爱琴文化相融合、闪米特文化与苏美尔文化相融合极为类似。

经考证得知的乔达摩·悉达多在尼泊尔的确切出生地
在印度繁衍生息的雅利安人和他们那些居住在西北方的亲戚,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印度气候温暖,所以他们不得不抛弃偏爱牛肉和烈酒的习惯,改食素食;印度土壤肥沃,种植业高度发达,所以其政治生活简单,社会结构稳固;印度地理环境优越,受高山海洋保护,他们几乎从没有被外来霸权彻底征服过。这种环境下,成千上万个和平的小村庄或者酋长国分布在广袤的印度恒河流域。他们不涉足海洋,没有人充当海盗,甚至也没有远行的商贾。印度的史书中,从开始一直写到距今为止400年前,我们都见不到一个“海”字。
翻开古代印度史,一股幸福、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社会就像沉浸在梦境中一般。这是在其他国家历史中很难看到的景象。国王贵族们终日狩猎取乐,爱情是他们最喜欢的话题。偶然有一些伟大的君主崛起于世间,他们也多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建造城市、驯养象群、猎杀猛虎或者奢侈享乐上。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当克罗伊斯称霸吕底亚、居鲁士图谋巴比伦的时候,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降生了。他出生在喜马拉雅山麓孟加拉北部的一个小部落里,这个部落贴近现今尼泊尔边境上的一片密林。部落的统治者是释迦氏族,乔达摩·悉达多就是这个氏族的新成员。“释迦”是他的族姓,“乔达摩”是他的姓,“悉达多”是他的名。当时印度的阶级制度刚刚萌芽,婆罗门虽享有特权,但还没有成为最顶层的阶级。不过,他们与土著平民之间的鸿沟已经深不可越了。乔达摩属于雅利安种,他传播的宗教理念也属于“雅利安之路”。
18世纪,随着对巴利语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乔达摩的人生细节和他的宗教教义的真实内涵,才开始逐渐为世界所认识,因为关于这方面的原始资料都是用巴利语书写的。在此之前,这位“佛祖”身上发生的真实事情,都被无数神话所掩盖,他主张的教义更是被严重误解。幸运的是,现在,我们有关于他的合乎史实的资料了。
真实的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个富有财产的美貌青年。29岁以前,他还过着贵族的生活。不过就知识学问来说,那时他还欠缺得很。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除了《吠陀史诗》在民间口耳相传外,其余文学还是被婆罗门所垄断的,至于一般性知识就更加少见了。乔达摩生活的部落北面是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离部落最近的城市,是100英里以外的瓦拉纳西城。乔达摩年轻时主要的娱乐项目是狩猎和恋爱,凡是这些活动能给人带来的幸福,他都享受过了。19岁时,乔达摩和他貌美娴静的表妹成亲,但结婚很多年,他们也没有子嗣。乔达摩整日在猎场嬉戏,在田园漫游。不过,即便生活十分安逸,乔达摩依然感觉苦闷不满。因为他觉得自己灵敏的大脑始终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虽然他的生活非常富足,可是他的心灵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似乎听到了命运之神在他耳边低语。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并不是真实的人生,而只是人生中一个长得过分的假日罢了。
在这种环境中,乔达摩受到四种事物的启发。一次他驾车出游,路上遇到一个年老、贫弱的人。看到老人匍匐颤抖的样子,他就问驭者车匿为什么老人会这么困苦。车匿回答说:“年老体弱是每个人将来都会面临的事情。”乔达摩接着问:“我现在这个身躯也会有老的那一天吗?”车匿回答:“是的。”乔达摩还在为这件事耿耿于怀,就遇到了另外一个身患重病的人。车匿说:“生病不是一个人的专属权利,天下所有的生命都难免要面临这件事。”乔达摩遇到的第三种事物是一具尸体,它躺放在床上,人们在为它送行。看到它,乔达摩心里充满了悲伤。

乔达摩月夜离开家乡——源自印度佛教传说的宗教画作,大约创作于1914年
乔达摩回到自己的部落,当他正在想“我也会生老病死”的时候,他看到从城北门徐徐走来一人。这个人仪表整肃、步履安详,两眼平视前方,不东张西望,看上去和其他普通人完全不一样。车匿告诉乔达摩,这是一个出家人。乔达摩就询问这个出家人,出家人回答说:“我所看到的世间万事,都是变化无常的。我只有舍弃一切世俗凡事、脱离亲族,出家修行,才能思考世间的真谛。”听了这些话,乔达摩顿时泪如雨下。
当乔达摩正计划要出家修行的时候,他的长子出生了。乔达摩高兴地说:“这又是一个等待解开的结。”
当乔达摩回到部落的时候,好消息已经传开,族人们为了这个新生命而欢庆舞蹈。乔达摩半夜醒来,发现屋子外面狂欢的人群横七竖八地躺在月光下。他让车匿备好马车,然后走到妻子的卧室。在微弱的灯光下,他看到妻子正在酣睡,她的身旁撒满了鲜花,婴儿就躺在她的怀里。悉达多非常想抱一抱新生的孩子,然后再离去,可他又怕惊醒妻子,所以只好作罢。他转身走进月光里,骑马从北门出城而去。
黑暗中,邪恶的天魔摩罗仿佛一直在乔达摩的耳边诱惑着他:“回去吧!我的王子。我会让你成为最大的王。如果继续前行,你一定会遭遇失败。我会永远跟随在你的身后,让情欲、怨恨、愤怒尽可能给你造成麻烦。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我的猎物!”
这一夜,乔达摩走了很远。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抵达了沙河岸边。在那里,他下马用剑削去头发,卸掉身上所有的饰品,把剑和马交给车匿,让他将其送还给自己的父亲。做完这些后,他继续向前走。后来,他遇到一个穷苦人,就和这个人互换了衣服。做完这些后,他彻底摆脱了世俗的羁绊,获得了自由,开始一心追求无上的智慧。
乔达摩一直向南,走到了仙人隐居的地方——这是一个位于孟加拉国的小山支脉。这些仙人住在山洞里,正好他们要到城里去采买简单的生活用品,在路上遇到了乔达摩。乔达摩与他们开怀畅谈。这种讨论形式和两个世纪以后雅典苏格拉底他们进行的讨论形式非常类似。通过讨论,乔达摩精通了那个时候所有的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但他对自己已经取得的这些成绩,还是不满足。
在印度人看来,权力和知识可以通过禁欲、绝食、不眠等苦修方式获得,乔达摩就对此进行了尝试。他和五个弟子一起到文迪亚山脉进行绝食苦修,这让他马上变得声名远播了。可是,这次修行并没有让他得到真理。最后,他放弃了徒劳的努力,筋疲力尽地扑倒在地上。五个弟子坚持苦修的道路,所以他们最终离开了乔达摩。
一个人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就需要不停地进行思考,步步为营。在此过程中,他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直到有一天他的头脑中突然灵光一现,胜利就来到了他的眼前。乔达摩大彻大悟的过程就是这个样子的。当时他正坐在河边一株大树下,突然就洞彻了一切玄机。乔达摩再接再厉,端坐沉思了一天一夜以后,他起身入世,开始了自己的传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