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以色列人的地位
叙述到这里,我们应该说一说埃及人和他们的《旧约》了。这部基督教最著名的经典给人们带去了非常有趣、有价值的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启示。透过书中记录的埃及和亚述相互争霸的历史,人类得到了一种新的进取精神。
《旧约》是一系列书籍的集合体,在公元前100年以前这些书全部成形。事实上,在公元前330年的亚历山大大帝时代,《旧约》中的一部分就已经被犹太人当作神圣的经文。公元前587年,除了少数残余的平民以外,犹太民族被迦勒底人赶出故国,放逐到巴比伦尼亚。后来,在居鲁士的帮助下,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并且在那里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神庙。在巴比伦尼亚,犹太人一共生活了5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与当地的巴比伦人发生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和融合。

保存于英国威尔特郡马姆斯伯里修道院的手写拉丁文《圣经》。它大概诞生于1407年
耶路撒冷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位于一个长条形的区域里。这个区域的西面是地中海,东面是约旦河岸边的沙漠。沿着这个长条的区域,存在着一条北达叙利亚、亚述、巴比伦尼亚,南达埃及的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块土地上纷争不断,不管是埃及还是北方的强国,在崛起时必然首先要征服这里,占领这条交通要道。交通决定了耶路撒冷的重要,与之相比,发达的农业、富饶的矿藏都不显眼了。
《旧约》中保存了大量犹太民族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关于犹太及其周边民族的文明和历史。由于形成年代不同,《旧约》的各个部分包含了不同的要素。开首五卷(即《摩西五经》)讲述的是整个世界的形成过程,包含创世纪和人类最早期的生活。书中记载,人类文明曾经被一场大洪水淹没,只有少数人幸免。这也许记载的是新石器时代地中海盆地被洪水淹没这一历史事件,当然也可能记的是其他地区类似的灾难。近代考古发现,《旧约》中创世和洪水的内容形成于犹太人归国之前,所以可以推断,这些内容是犹太人被囚禁在巴比伦尼亚时期出现的。
创世纪和大洪水内容后,《旧约》中记载了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故事。作为希伯来民族的祖先和创建者,他们都曾是犹太民族的领袖,带领先民在巴比伦尼亚和埃及之间的区域过着游牧生活。史学家认为,这部分记录由几种说法混杂而成。不管这种看法是否科学,但其内容之生动是有目共睹的。
巴勒斯坦古时被称为迦南,居住在这里的迦南人是闪米特族的一支。从血缘角度来看,建立提尔和西顿的腓尼基人、攻占巴比伦并跟随汉谟拉比建立第一个巴比伦帝国的亚摩利人,与迦南人算是近亲。在汉谟拉比当政的时代,迦南人就已经定居了。根据《创世记》中的记载,也就是这一时期,亚伯拉罕的牛羊经过了此地。上帝许诺将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赐予亚伯拉罕的子孙。对此亚伯拉罕持怀疑态度,因为当时他还没有孩子,当然他也没有想到后来他有了实玛利和以撒。我们可以从《创世记》里读到以撒、雅各和雅各12个儿子的生平故事——雅各后来改名为以色列。在大饥荒中,以撒、雅各和雅各12个儿子去了埃及。摩西五经的第一卷——《创世记》就此结束。
《旧约》第二卷《出埃及记》记载的是摩西的事迹。可是,除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语焉不详地在一篇记录里提到,埃及有一块区域生活着一群由于饥荒才来到埃及的闪米特人以外,我们现在还找不到关于以色列及其子孙在埃及受苦受难的证据。此外,关于摩西、关于埃及发生瘟疫或某个法老在红海被淹死的记载也同样在文献中无迹可寻。还有一件令人感到费解的事。人们曾经发现过一块泥碑,是埃及派驻迦南一座城市的长官写给法老阿米诺菲斯四世的。在泥碑中,书写者提到希伯来人[1]正在侵略祸害迦南。阿米诺菲斯四世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其生活年代早于拉美西斯二世。从这个角度说,在第十八王朝侵略迦南的希伯来人不可能在征服迦南之前,就被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俘虏并且受到压迫。
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出埃及记》并不是在事件发生的时候撰写的,而是很多年之后才补写的。它所描述的是一部时间跨度大、过程复杂的部族侵略史。其中有简化,也有人格化和象征化的处理。所以它反映的不一定是完整而准确的历史。也许当希伯来人中的一个部族流落到埃及并沦为奴隶的时候,他们的同胞正进攻着迦南的城市。当然,也许那些落难的希伯来人并不是被关押在埃及,而是在红海对岸阿拉伯北部的米斯林。
摩西五经中的《申命记》和《利未记》的内容是法律和教规;《民数记》则记述了以色列人穿越沙漠以及入侵迦南的经历。
不管希伯来人入侵迦南的过程到底是什么,但迦南自从被“神”许诺给亚伯拉罕的子孙后代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闪米特人栖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建立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但很快他们就遭到了残酷的侵略。
前面我们记叙过,伊比利亚或地中海等地创造了辉煌的爱琴海文明的各民族曾惨遭雅利安人的入侵。面对强敌,爱琴海沿岸港口的人们纷纷驾船出逃,希望能够找到一片安全的大陆。结果他们入侵了埃及三角洲和非洲海岸,甚至他们还与赫梯人、其他雅利安族或雅利安化的种族结成了联盟。拉美西斯二世和拉美西斯三世时期的埃及碑文记载过多次大海战,并且说入侵者是沿巴勒斯坦海岸向埃及进军的,说的就是这场侵略战争。碑文中特别记述说入侵者使用了雅利安人特有的牛车,这证明那些爱琴海人与雅利安人是有合作的。
在公元前1300至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间里,人类还没有连贯而周密的历史记载。所以这场侵略的具体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圣经》中我们可以知道,希伯来人在其首领约书亚的领导下逐步占领了这片土地。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非利士人。和希伯来人一样,非利士人也是刚刚来到这片土地上,他们住在沿海的一些城市里,比如加沙、迦特、阿什多德、阿什克伦和以革伦等。希伯来人同迦南人之间的战争,很快就变成了非利士人之间的领土争夺战。但直到最后,这块土地也没有被希伯来人完全占领。
《圣经》的《摩西五经》之后是《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纪》(上下)和《历代志》。最后的 《历代志》中许多内容与《撒母耳记》(下)和《列王纪》相似,仅仅有略微的变动而已。这些历史记载,与之前的相比,其真实性大大提升。从这些书中我们可以知道,非利士人人始终占领着南部肥沃的低地,而迦南人和腓尼基人则在北部与希伯来人奋战。
希伯来人的侵略战争遭遇了巨大的挫折。《士师记》几乎就是一部战败史。悲观丧气的希伯来人抛弃了以往信奉的耶和华,改信巴力和亚斯他录。在多年的战争中,他们与非利士人、赫梯人等通婚,这使其成了一个人种混杂的民族。在一些英雄的带领下,他们不断与敌人抗争,可因为内部不团结,导致屡战屡败。战败导致希伯来人先后被迦南人、米底人和非利士人所征服。这些战争故事,以及关于基甸、参孙和其他英雄们的事迹,都可以在《士师记》中找到。
《撒母耳记》中记载了希伯来人——我们现在也可以将他们叫作“以色列人”——的一次大败。以利充当士师时,以色列人在埃比尼泽则与敌人进行了一场决战。结果以色列人损失了30 000人。这比之前他们遭遇的一场损失4 000人的失败要严重得多。为了扭转败局,以色列人甚至抬出了在他们看来最神圣的象征——上帝的约柜。

众人肩扛着约柜。法国奥赫大教堂的浅浮雕
“当上帝的约柜来到以色列人军营时,以色列人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非利士人听到欢呼声后很疑惑:‘以色列人为什么这么高兴?’随后他们知道了原委,马上害怕起来:‘神灵居然降临到他们的营地,我们要大祸临头了。谁能拯救我们?以前用瘟疫把埃及人杀死在旷野中的,就是这些神啊!非利士人,我们要振作起来,要充当英雄,而不是以色列人的奴隶。我们要与敌人奋战到底。’于是非利士人又勇敢地投入了战斗。
“最后以色列人失败了。敌人冲进了他们的营地,杀死了很多人。仅步兵,以色列人就损失了30 000人。上帝的约柜被非利士人抢走。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全部阵亡。
“那天,一个便雅悯人从以色列军中逃回了示罗。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这个人到示罗的时候,以利正坐在道边观望,他心里为上帝的约柜担忧着。听到便雅悯人传回的消息,整个示罗的人都喊了起来。听见呼喊声,98岁老眼昏花的以利问:‘人们在为什么而喊叫?’报信的人就急忙告诉以利说:‘我是从战场逃回来的。’以利说:‘我的孩子,战事如何?’报信的回答:‘以色列人大败逃亡了。阵亡的人数不胜数。你的两个儿子也都死了。并且上帝的约柜已经被敌人掳走。’一听到这个消息,以利仰面跌倒,摔断脖颈死去了。到死去的时候,以利已经做以色列的士师40年了。
“非尼哈的妻子已经怀孕待产了。她听了上帝的约柜被掳去、公公和丈夫全部身死的消息,感到全身疼痛,蜷着身子把孩子生了下来。孩子出生后,母亲也要死去了。旁边接生的妇人告诉她,生的是个男孩,可是她却毫不在意。她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以迦博’,并且说:‘以色列的光辉与荣耀已经成为过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的丈夫和公公死去了,上帝的约柜也落到了敌人手中。”
上文摘自《撒母耳记》(上)第四章。
撒母耳接过了以利的重担成为以色列人最后一名士师。在他统治末期,以色列进入了王权时代——一个国王出现了。在以色列王权诞生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其他国家那样僧侣和王权之间的斗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叙述了,仅仅引用一段记录来再现这一矛盾双方的剧烈碰撞:
“以色列的长老聚集起来,到拉玛面见撒母耳说:‘您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而您的儿子又不成器,所以我们祈求您效仿其他国家,为我们推举一个国王,以治理国家。
“撒母耳对长老的提议非常不满。于是他向上帝祈祷,把事情告诉上帝。上帝指导他说:‘你应该遵从百姓的意愿。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讨厌你,而是因为讨厌我,要推翻我的地位。自从我带领他们走出埃及以来,他们经常背叛我去侍奉其他神灵。现在他们对你做的事,其实就是他们发自内心想做的,所以你要遵从他们的意愿。不过你要警告他们,告诉他们将来国王会如何统治他们。’
“撒母耳将耶和华对他说的话转达给了希望立王的百姓:‘统治你们的王必然会要求你们的后代为他赶车、养马、奔走于车前。你们将担任他的军官,为他耕种和收获,为他打造兵器、车驾。他将驱使你们的女儿为他充当厨娘。他也会侵占你们的土地、葡萄园和橄榄园,甚至将其中最好的那些赏赐给他的臣仆。他会要求你们上缴收成的十分之一,以养活他的臣下和奴仆。他还会要求你们的奴仆、子弟、牲畜全部为他服务,甚至你们自己也会沦为仆役。到那个时候,你们会因为自己选出的王而祈求上帝,可是上帝却不会再拯救你们了。’
“百姓不信撒母耳的话,说:‘我们不信。我们就是要有一个王,一个能统治我们,为我们而征战的王。’”
上文摘自《撒母耳记》(上)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