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后的元首

恺撒后的元首

结束共和开始独裁的恺撒死了,可是罗马依然不可阻挡地走向了君主制。此后,政府中的权势之争持续了13年。诸多强权者中,只有一个名叫西塞罗的人是一切出于公心、怀有伟大理想的。他出身于中产阶级,在元老院中以雄辩和博学闻名。他少年时受狄摩西尼影响养成了喜欢骂人的习惯,可即便如此,这些小瑕疵依然不能掩盖他高尚无私的人格。他对日渐衰弱的议院格外鄙夷,总想以纯洁高尚的共和国政治理念感染人们。他文风严谨,自成一家。阅读他遗留下的演说词和信件,就像当面见到他一样。

公元前43年,西塞罗遭到弹劾被杀。当时已经即位为皇帝的屋大维曾极力营救他,可是还是没能成功。不过,这也证明西塞罗被杀不是屋大维授意的。

屋大维继承恺撒皇位的过程我们已经不能深究了。这里我们仅仅想介绍一些和克里奥帕特拉有密切关系的领袖人物的命运。

恺撒死后,克里奥帕特拉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了更年轻的安东尼身上,她让安东尼的感情和虚荣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一段时间,安东尼、屋大维和李必达并列作为三巨头分割了罗马。其中,屋大维占据着较贫瘠的罗马西部;安东尼占据着繁华的东部;李必达则统治着包括原迦太基在内的非洲部分。李必达是个善良诚实的人,始终致力于恢复迦太基的繁华。安东尼像以前的恺撒一样,虔诚地信着神灵。再加上他身边有克里奥帕特拉,所以格外痴迷男欢女爱和享乐。只有屋大维,把目光投向整个罗马。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授意元老院解除了安东尼的职务,然后发兵攻打安东尼。在第二年的海战决战中,克里奥帕特拉居然率领60艘船突然临阵脱逃,这导致安东尼战局急转直下。这个女人为何这样做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这对安东尼的影响显而易见:安东尼的舰队马上士气大落。安东尼偷偷抛下舰队乘快艇去追赶情妇,根本不顾及自己麾下将士的安危。安东尼的士兵刚开始甚至都不相信主帅会这样做。后来,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再次相遇,但之后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屋大维抓住时机猛攻对手,最后终于把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围困在了亚历山大城。安东尼试图出击破敌,可是很少取得胜利。无奈之下,他只得嚷着要同屋大维决斗。可就在这时,他听到克里奥帕特拉已经自尽的消息,马上斗志全消,甚至要引刀自刎。可是剑刺得不深,没有当场死去,一直到他被抬到克里奥帕特拉面前才咽气。这一年是公元前30年。普卢塔克对安东尼的记载多半取材于亲眼所见或者知情人的诉说,所以忍不住把他描写成了一个英雄豪杰,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半神半人的英雄——他是海格立斯的后裔。

战胜对手,成为第一任“奥古斯都”的屋大维

导致安东尼失败的罪魁祸首克里奥帕特拉曾想尽办法苟且偷生。她试图蛊惑屋大维去扮演恺撒和安东尼都曾扮演过的神王的角色。她和屋大维见了一次面,那一次她淡妆素抹,神情忧郁,楚楚可怜。可是很快她就知道,屋大维对当神王这件事毫无兴趣,而且对她也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甚至想把她放到凯旋的队伍中,拉到罗马大街上巡展。克里奥帕特拉决定自杀。她让人把毒蛇藏在无花果果篮里,把它偷运进自己的卧室,然后让毒蛇把自己咬死了。

屋大维不想当神王,也没有把自己装饰成神灵或者英雄,他仅仅是个人而已。在罗马共和制灭亡的前夕,只有他一个人具有伟大的情怀。可以说,屋大维的出现对罗马是一件再幸运不过的事。他请求元老院把他自公元前43年以来获得的所有职权全部取消,并且说:“所有管理议院和罗马人民的权利,都应该交还给国家!”旧时的宪法开始重新执行,议院、国民大会和各级官吏都恢复了职权。他们把屋大维称为“恢复共和制和民主自由的英雄”。

很难说清掌握罗马实际权利的屋大维和慢慢被恢复的共和国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如果他真的彻底放权了,那么罗马的一切事务都将陷入混乱之中。所以,为了维持罗马的和平和秩序,他必须保留一定的重要权利——这其实就是皇帝的职权。恢复皇帝称号,对屋大维来说轻而易举,可是他本人却并不想登上这个独裁的宝座。可是,罗马历史上又没有符合屋大维当时身份的官职。最后经过议院和公民大会讨论,决定给予屋大维一个官职,一个属于罗马官吏体系内部的官职——元首,别名“奥古斯都”。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礼节上的尊称,表示他是公民中最尊贵的人。

西塞罗在他的《论共和》中曾经设计了一个共和国总统的职位,这次居然实现了。但我们要注意,这仅仅是个形式而已。实际上当时屋大维所拥有的特权,已经完全属于专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