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思想的极限

罗马人思想的极限

我们已经探究了罗马帝制无法发育成健全的政治制度的原因:没有良好的治国策略,是不可能获得好的统治效果的。罗马帝国充其量不过是用官吏暂时维持和平罢了,这终究不能长久持续下去。

罗马人没能发展出健全的政治制度的原因,在于罗马国内缺乏思想的自由活动空间,也没有任何促进知识增长和使之得到应用的组织。罗马社会整体都是重财富、轻科学的。富豪统治着一切,具有聪明才智的人被当作奴隶卖来卖去。所以罗马也就成了一个极其无知和没有想象力的帝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怎能奢望他们有多大的先见之明呢?

当时的罗马对地理学和人种学极其轻视,因此在军事方面也就没有了战略思维。罗马的将领对俄罗斯、中亚和东方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认为只要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界就足够了。至于把日耳曼人“罗马化”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现在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亚欧地图和罗马帝国周边的形势就会发现,同化日耳曼人是保持西欧和平的关键。如果对日耳曼人置之不理,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楔子”。当匈奴人这把“锤子”南下的时候,则罗马帝国乃至整个西欧就都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此外,罗马人还错误地把边界定在了波罗的海岸边,不再前进一步,结果就把这片可以供人练习航海能力的海域,亲手送给了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丹麦和弗里西亚海岸的古代北欧人。罗马人愚蠢地视北方新兴起的大批战斗力强大的海盗如无物,而且他们也没有发展地中海航线。结果,当蛮族入侵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把远在西班牙、非洲或亚洲的军队运到罗马和亚得里亚海救急。与罗马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汪达尔人未经一场海战就成了西地中海的主人。

在幼发拉底河,罗马人曾经被一队骑射兵挡住过脚步。从那时起,他们就知道在平坦辽阔的地形中,原来的罗马步兵军团并不适用,而且早晚有一天东日耳曼、南俄罗斯或安息的游牧民族要同帝国一决胜负。可即便如此,恺撒死后200年,罗马军队依然墨守成规,沿用往日500人为一军阵的军队编制和古老的训练方法。结果罗马军团一旦被骑兵包围,乱箭之下他们很快就会彻底崩溃。问题是面对接连的失败,罗马人始终不能进行反思和改革。

除了军制,罗马人在运输方面也没有丝毫进步,这一点是非常让人吃惊的。维系罗马国内统一,依靠的就是军队和快速便捷的运输。罗马共和国曾经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宽阔的道路,可是罗马帝国政府却从来没有对其进行过修缮。在安敦尼担任皇帝以前,亚历山大城的希罗就已经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可是类似这种的科技之花却最后都被淹没在了罗马富豪的图书室里,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邮差只能像他们300年前的前辈那样,沿着大道辛苦奔走。

哈德良长城遗址。为保护帝国安全,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在今英格兰北面的边界修筑了一系列横断大不列颠岛的防御工事,后人将其称为“哈德良长城”。它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

罗马作家们常常哀叹那个时代罗马全国上下的萎靡不振。要知道,同时期生活在森林、草原和沙漠里的人要比罗马平民更能吃苦、更奋勇作战。原本罗马人可以依靠自己先进的科技和生产力弥补这些人种上的差距,可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罗马皇帝选择招募蛮族充实军队,教给他们战术,让他们在帝国境内驻扎,而且放任其离开并回到自己的部族中。

由此可以看出,罗马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国家精神的重要性,更没有去努力推广教育,训练、引导人民参与国家大事。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容易理解:引导人民参政和普及教育是和贵族富豪统治利益相背离的。统治阶层更愿意用宗教控制人民,科学、文学和教育不过是让奴隶掌握、用来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奴隶和平民就像牛马一样被豢养、训练和贩卖。那些卑鄙、愚蠢、傲慢自大的富豪们用种种手段建立了帝国,统治了人民,并认为自己从此就可以随意凌驾于万物之上,却不知已经开始给自己挖掘坟墓了。危机正在罗马帝国内外同时酝酿。

公元2世纪、3世纪以后,负担沉重、制度苛刻的罗马帝国逐渐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