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哲学
在进一步讲述人类发展史,向你揭开人类到底是如何组建城镇,形成更高级的政治集团以前,我们需要先讲一讲那个时候的人们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在古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有着很明显的演化过程。
最初的时候,他们很少关注自己以外的东西,即使想的是外物,也与自己相关。比如,他们会想“那是一只熊,我该怎么躲开它”,或者想“那是一只松鼠,我想抓住它吃掉”,而不会想“那只兔子长了一身灰毛”。在语言高度发展以前,人类的思维大多局限于实际经验的范围,而不会从实际经验向外发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类的语言是思想的重要载体。就像账本是商业信息的载体一样,语言能够将思想记录和固定下来,甚至能够将其发展成更为复杂的观念。
原始人在能够讲话以前,其思维是非常简单的。他们能够模仿许多自己看到的东西,能够通过手势进行简单的交流,可是他们却不会思索自己从何而来,又为何而生。他们惧怕许多能够对其造成伤害的事物,并且主观地给这些事物赋予了想象中的神奇威力。为了让自己不被伤害,他们会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此外,他们还有泛灵思想,把许多没有生命的东西看作是有生命的,并对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报以同样的态度。他们被木杆绊倒了,他们就会责怪木杆,踢打它;上涨的河水威胁到了安置在河边的居所,他们就会认为河水成了他们的敌人。从智力水平上看,最初的原始人仅仅相当于现在四五岁的孩子的智力罢了!思想上的交流能够促进智力的进步,可是在语言产生以前,这种脱离了实际经验的思想交流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时候,语言就成了关键。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壁画中我们可以知道,直到那个时候,人们关注的还是自己和自己的食物。其他的东西,比如,自己生活环境中的东西——日月星辰和树木都不曾引起他们的注意。就像现在的孩子把用餐时间和幼儿园教室的楼梯看作理所当然存在的规则和事物一样,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把黑夜和白昼、太阳和星星、树木和山川也都看作是理所当然存在的。既然是理所当然存在的,那就没有必要思考它们。那时候的人们不幻想、不迷信,也不崇拜宗教和神灵。他们在壁画中画上动物的形状,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当时最真实的想法而已:说不定画一只野兽就能把它的同类吸引来。
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觉得如果原始人没有神灵崇拜,那么他们就不应该主动去埋葬死人。既然埋葬了死人,甚至还给死人准备了食物、武器作为陪葬,那么他们就应该已经相信有来生的存在了。其实不然。后期的尼安德特人之所以埋葬死人,是因为他们觉得人并不一定真的死了。既然在梦中梦到了那些永远离开他们的人,那这些人怎么能说是死了呢?既然没有死,既然死者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那么享受随葬品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种思维和认为神灵存在完全是两回事。
智人既然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智力,那么他们就不一定一点语言都没有,不过这些语言除了能够叙述简单的事情以外,还不能胜任更高层次的思想交流重任。智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部落应该不会很大,否则猎人们难免就要忍饥挨饿。同一环境中人类的数量越少,交流无疑越贫乏,思想的进步速度也越慢。
在拉布拉多生活的印第安人和智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猎鹿为生。当鹿群在季节性的迁移过程中集合在一起的时候,追踪鹿群足迹的印第安人也聚集起来了。在这种聚会中,印第安人完成了交易、节日庆祝和缔结婚姻等一系列活动。要想进行这些活动,印第安人一定会互通一些消息,但能否借此机会实现思想上的交流,就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了。至于关于神学、哲学、迷信和臆测方面的思想交流,就更不可能出现了。即便有一些人的脑子里存在着幻想和荒诞的想象,那也不过是个人的幻想罢了。
现在,世界上还存在一些文明发展相对落后的人类部落,我们能否从他们身上推测原始人的思想和宗教观念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原始人在语言高度发达以前是没有传承或者传承很少的。可是现在的那些人类部落,却都拥有经过千万年传承的思想和宗教意识。这些思想和宗教意识,无疑已经算得上是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思想体系结晶。